词条 | 超支化分子 |
释义 | 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在聚合物科学领域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一种具有特殊大分子结构的聚合物。早在1952年,Flory就提出了可以由多官能团单体制备高度支化的聚合物。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高度支化的聚合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杜邦公司的瓦Kim等人有目的地合成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并申请了第一项关于这方面的专利,而且于1988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全美化学会议上公布了这一成果。在早期, 主要是对树枝形聚合物的研究。第一代树枝形聚合物图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需严格控制反应过程使其结构具有极好的对称性、分子的体积和形状。但是, 因其结构比较规整和完善,就需要在合成的每一步,核心分子末端的活性基团必须反应完全,且每一步的产物需经过彻底的纯化,因此得到的产物产率很低,这就大大限制了树枝形大分子的工业化生产。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不要求很完美,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且与树枝形聚合物相似,一般可采用一锅法(one-pot synthesis)来合成,所以易于工业化生产。这两类聚合物在结构上都高度支化,,而且都带有大量官能性的端基,与线性同系物相比都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较低的粘度,因此现在一般将这两类聚合物通称为树枝状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与线性聚合物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线性聚合物中线性部分占大多数,支化点很少,分子链容易缠结,体系的粘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加。而超支化聚合物中主要是支化部分,支化点较多,支化部分至少呈的几率增长。分子具有类似球形的紧凑结构,流体力学回转半径小,分子链缠结少,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对粘度影响较小,而且分子中带有许多官能性端基,对其进行修饰可以改善其在各类溶剂中的溶解性,或得到功能材料。 摘抄自“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及其端基改性”,寇玉霞等,武汉化工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上海涂料第42卷第2期2004.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