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月楼 |
释义 | 简介宝月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传说是乾隆为他的一位维吾尔族妃子香妃所建。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已经成为现在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 建造传说宝月楼相传是为香妃所建,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讲述了建造宝月楼的缘起:因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着皇城的狭长地带,原来没有宫室,从瀛台上望去过于空旷,缺乏景观,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楼宇。乾隆说,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乾隆还为宝月楼题写了匾额“仰观俯察”。 香妃在宫中一直思念她的家乡——新疆。乾隆为了安慰她的思乡之情,又在楼对面建了回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宝月楼是座面阔七间,重檐琉璃瓦卷的棚歇山顶的古典式两层木结构的楼房。当时,宝月楼距“三海”的南墙还有一段距离。据《三海见闻录》及《燕都丛考》等书记载,乾隆曾下令:“令西域回部移住长安街,并建礼拜祠与楼相对。”当时这里住有百余户回民,并建了一座“普宁清真寺”。这样可使容妃经常登临眺望维族生活风情以慰乡思,故宝月楼又有望乡楼之称。 历史变迁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袁世凯住在中海西岸洋式楼房“海晏堂”里,“海晏堂”是慈禧太后于1904年为举办外交活动而建,他将其更名为“居仁堂”。 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要开在南面。袁世凯为了显示总统府的规格气派,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下层当中三间打通,改建为大门。又将挡在门前的皇城红墙扒开一段缺口,加砌了两道“八字墙”,使缺口与大门衔接。他还在门内添建了一座黄瓦红墙的大影壁,以遮挡外人视线。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那时,民国政府还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这一系列工程,都是由当时的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兴建的。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百官朝贺,宣布做了皇帝。袁世凯又将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还派人去布置故宫三大殿,准备举办登基大典。当时,反对帝制的湖南名士王闿运老先生,在新华门前故意对袁世凯的部下调侃道:“我老眼昏花,望见匾额上居然写着‘新莽门’这样不吉祥的名称。”原来,“华”字的繁体,有些像“莽”字。“新莽”,就是那个篡夺汉朝、自封为“新朝皇帝”的王莽。 1916年6月6日,皇帝梦破灭的袁世凯因肾衰竭死于居仁堂。6月28日,袁世凯的棺材由新华门抬出,至前门西车站(京汉铁路起点站)装上火车,运往河南安阳埋葬。此后,中南海又成为历届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还曾是傅作义的司令部。直到解放以后,才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 1928年后,国民党政府设在南京,将北京改称北平,称为北平特别市。中南海辟为公园。记得有块由遗老张海若写的魏碑体“中南海公园”横匾,悬在新华门楼底层门内。一直到北平解放,又改称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设在中南海,仍用新华门做为政府正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