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麦地与诗人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麦地与诗人 创作时间:1987年 作者:海子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麦地与诗人 询问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作品赏析《麦地与诗人》分《询问》和《答复》两部分。 诗人在诗中以麦地与诗人一问一答的形式,质问人类存在的意义,但是更主要的,是叩问诗人存在的意义。神布置万物宇宙,在诗人看来,是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善良”,而神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太阳和土地。太阳,正如海子在另一首诗《日光》中所描述的,是“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给予了人类无限的能量和生机。而土地,祖祖辈辈以来,承载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即:使人类得以果腹,解除人类因饥饿而消耗死去的困境。在诗人看来,神的这种安排,正是出于一种美好的意愿,否则万物就不会循环往复。而这种善良和愿望,是落在地球万物中最具灵性的物种――人类身上的。作为人类中最敏感的群体――诗人,他最先理解到这种善良和愿望的期待。诗人环顾人类自身表现,感到有些惶恐。但诗人作为人类优秀的代表,认为自己负有使命,能回应神的期望。由于诗人对于人类是绝望的,他只能从自身方面给予回答,不管神满意与否。所以,诗人回答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诗人接着的回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海子以大胆的逻辑颠倒将诗歌揉合成真实与疯颠的载体。人类的痛苦虽是诗歌的原动力和原材料,但到了海子眼中,又成了一种可征服与可超越的事物,它成了诗人“放射的诗歌和光芒”。而且,它在经过诗人加工成“诗歌和光芒”后,可以作为对神祇的回馈。诗人在无法超越的巨大真实面前,只能通过自己的才华加工,将人类的痛苦“放射”为诗歌和光芒予以呈现,以回应麦地的“善良”。于是,诗歌成了一种疯颠,一种野蛮,一种诗人强力的人为,将丑的转换为美的,将恶的变幻为善的。 诗人的这首诗,本身就是一种大无奈与大超脱的纠结。例如“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又如“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而诗人的其他诗作中,如“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眼泪”(《日记》)……也是将痛苦与悲伤幻化为美——视觉的美和声音的美。痛苦与悲伤,是人类永恒的故事,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是将不能储藏的泪水,一一结晶在诗行当中,完成了苦难的升华。 该诗亦反映了诗人深刻的孤独与自我。诗人无法掌握人类的命运,甚至有时候诗人们往往连与人类有效的沟通都做不到。在这种现实情境下,诗人往往只能选择单独与神进行对话了。海子曾说:“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日记》)实际上,诗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关心人类”,只是人类一直拒绝诗人的“关心”罢了。诗人无法改造人类,无法回应麦地的“善良”,则只能将自身所有的艺术加以奉献了。但是,诗人呈现的艺术,则必须关联整个人类,因为神是将“雪和太阳的光芒”、将“麦地”交给了整个人类。而在诗人眼中,人类只有痛苦可以呈现。因为人类最擅长于制造苦难,不管是给别人还是自己,不管是给自然界还是人类自身。诗人以一种天启式的语言冲动,将人类的痛苦打磨雕琢成一件件珍奇的艺术作品,它们足以媲美“雪和太阳的光芒”,从而偿还“麦地与光芒的情义”。诗人是在一种不能改变的苦楚中、不被理解的孤独中、不能回应(麦地的“善良”)的忧郁中,才将人类的痛苦和自身的痛苦融为一体,从而“放射”成诗歌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为诗人群体辟出了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人类只有在言说痛苦中才能稍减痛苦,而诗人们只有在艺术加工中,在供给神的凝结成霜的痛苦之音中,才能减轻自身因深刻体会却又不能丝毫减轻人类痛苦而增加了的痛苦。但是,即使采用这种“迂回术”,诗人最终还是不能令人相信这就是诗人存在的意义:人类的痛苦无方可解,只能放任自流,只有那些懂得审美的人能够稍稍减轻,而诗人仍可以孤独地与神对话。最后,海子连自己也无法说服(他选择了弃世游走)。面对麦地对诗人存在意义的拷问,海子的回答仍然是以失败告终。 只是,通过这种直面的问答形式,该诗让读者理解了诗人对太阳、麦地等的歌颂的深层含义,让读者不只是从诗歌的字面上,而且从根本上,了解到了一个事实:海子其实一直是在以悲伤的情调歌颂,歌颂那些人们永远不敢回应、更不能报答的事物。 作者简介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