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3卷第2期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王杰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11707888 I S B N : 9787511707888 出版时间: 2010-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24 定 价: 56 元 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3卷·第2期)》内容简介:美学与艺术的历史进程并不能证明艺术行为是或者应该是自主的。相反,艺术的社会史反映了它对人类世界的力量的回应。无论是素材、对象、灵感、动机,广大的、包罗万象的社会,以复杂多样、无法预测的方式固化于艺术内部。反过来,作为艺术核心的美学感受,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普遍存在的现象。揭示美学影响的众多分支和层面,有助于认识人类的社会性和艺术性。 本书目录卷首语 美学的多样性与文化研究 阿诺德·柏林特: 环境美学政治(索宇环译) 沃尔夫冈·韦尔施: 论审美的普遍性(王卓斐译) 克里斯蒂娃·维尔克斯泽斯卡: 从跨文化视角看经验分享的可能性(谭奇辉译) 高宣扬: 论布尔迪厄美学的核心概念“生存心态”的特殊性质 贾斯汀·奥康诺: 艺术、产业和现代化(顾鑫、张良丛、王斌译) 沙伦·麦克唐纳: 博物馆:民族、后民族和跨文认同(尹庆红译,王斌校) 张蕴艳: 论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维度 学术访谈与对话 Wang Jie: An Interview with David Alderson Wang Jie: Equality Endows Men with Prosperity ——A Discussion with Michael Sanders (Interpreters:Song Chunyan,Qiang Donghong)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朱寿兴: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学理性关系与启示性意义 杜彩: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现实主义的边界问题 王洪琛: 论波普尔对马克思的批评 张清民: “意识形态”涵义考释——兼论其与文学的关系 李永新: 意识形态:从批判术语到独立论域——论马克思、列宁和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 于琦: 回到列宁:论齐泽克向马克思主义回归的理论取向 杨向荣、王园波: 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内在悖论 丁国旗: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百年回眸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阿里夫·德里克: 对“全球现代性: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性”的进一步 反思(陈静、王斌译) 特里·伊格尔顿: 恐怖与自由(龙昕、肖琼译) 特里·伊格尔顿: 神、宇宙、艺术和共产主义(王若存译) …… 纪要·启事 编辑部启事 约稿启事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格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