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邦玉 |
释义 | 马邦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字荆石,祖居鱼台县池头聚村,至邦玉时迁居邹县城南安马庄,故又号寄园。 马邦玉幼年智力过人,七岁能属文,日读数千言。弱冠游江南,设教于萧县、宿县、灵壁县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选为贡生。他先后出任费县训导、单县教谕等职,后升任登州府教授,未到任而卒,终年64岁。 马邦玉兴趣广泛,博览众书,学识渊博,尤致力于诗赋、古文及金石考订之学。他从事教育多年,徒生遍鲁南。在单县任教谕期间,复创置学署,佐县令修理鸣琴书院,并建义学30余处,文教渐兴。单县人经他指授者,科第相属,当地人都把他作为非凡的师表加以尊崇,大府名门深奖异之。 马邦玉心怀坦荡磊落,务实迹而不徒虚名,他常说:“读书须蓄道德,能文章。若徒志功名,品斯下也’。他一生著述甚丰,计有《汉碑录文》、《金石寓目记》、《怀续堂文集》、《诗集》、《古意记存》、《寄园随笔》、《怀续堂诗古文集遗稿》、《历代纪年》、《法贴评语》、《名画记略》、《前哲格言》、《前事偶及》、《汉魏诗题词》、《韩诗弁言》、《王汪诗刊误》、《诗话拾余》等书。上述书目,大都有他的二儿子星翼收集辑录,部分著作已焚于兵火。 长子马星房与次子马星翼,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同榜举人。马星房,字伯府,号驺山。博闻强记,善书工诗,著有《驺山漫录》、《琅环丛书》及《妗痴符》诗集。次子马星翼,字仲张,号东泉,与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为同年,并且关系至密,著有《尚书广义》、《诗经广义》、《论语辑说》、《国策补遗》、《名儒世系图考》、《峄阳随笔》、《凫峄旧闻》、《诗文集》、《诗话》等书。三子马星萁,岁贡生,号鲁川,嗜古好善,著有《孝悌忠信语录》、《诗草》、《金石续编》等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