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释义

公元682年,陈子昂落第后离开了洛阳,这时他写下了这首《落第西还别魏四懔》。这是他第一首表现隐士情调的诗,后来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情调。

作品名称:《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创作年代:初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者:陈子昂

作品原文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迳,归守东陂田。

作品评析

公元682年,陈子昂落第后离开了洛阳,这时他写下了这首《落第西还别魏四懔》。这是他第一首表现隐士情调的诗,后来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情调。

此诗开头以蓬草为喻。在建安及魏代诗歌中,蓬草是流行的隐喻,被用来指离家漂泊的人。这一古老的隐喻出现在骆宾王的《晚泊江镇》诗中,但它所包含的深情却被复杂的修辞淹没了。陈子昂朴素的诗获得了这一隐喻的某些力量。落第者经常被说成受到箭或弹丸的射击。北山可能指著名的《北山移文》,这是一篇讽刺假隐士的文章,收于《文选》。

陈子昂的早期诗作虽然具有很多优秀的特性,但缺乏宫廷诗的特性,因此也就不够典雅,无法使他考中进士。如果这首诗与他在进士考试中所作的诗相似,那么他的落第并不奇怪。此诗明显地运用律诗的音调对仗格式,但五、七、八句严重失调,即使在不太严格的初唐律诗中,也是不允许的。三部式在诗中只略露痕迹:第三联是可接受的描写对句,位置正确,但从属的第二联却不正确。第一联的隐喻是出格的,而最后一联的反应则是一个全新主题的开始。这种形式十分接近初唐的原始律诗,有意识地违犯了格律,形式上的违犯格律与隐士的反对求仕相应。陈子昂在落第后的另一些诗,表明他不是不能够写出朴素平板而结构音律完美的律诗。

作者简介

陈子昂

(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但建议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狱中。他是初唐诗文革新的主要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