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朴园 |
释义 | 罗朴园,坐落于昔州城西隅,今德州市新湖街道办事处新兴街处。为明崇祯监察御史罗国士的别墅花园。罗国士,字尚友,号巅瞻。明天启七年(1627)举于乡,崇祯十年(1637)成进士,曾任河北固安、河南安阳知县、礼部主事、陕西道监察御史,解任后营室筑圃于此。造为小筑,池塘一片,种荷养鱼,“时花药以自适风晴雨娱于其中”。入清后,罗氏后裔罗以深,字渊碧,号朴园,增贡生,少慧而学,早就屡迹名场,因不求仕进,而颜以朴志,先志,嘻园林之盛,观游之籍,对此稍加修葺,不为多靡,台榭花竹,疏落有古致,并榜其门曰“朴园”,名声遂振,成为德州园林中的佳构,人称罗园,又称罗朴园。 此园数十亩,门东向,以水池为中心,景点皆环池而构,参差错落,自然呼应,布置相宜,苍翠茂盛。门垣不甚峻而曲,流水不甚激而清,土山不甚耸而旷,林木不甚繁而古,亭榭不甚侈而韵。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带有浓厚的山野韵味。 全园由南向北可分为五个景区。入口处为第一区,昔有门联为“专意缥缃,左太冲宜春之里;自栽草木,罗尚友永乐所居。”该区以一座三进院落的精舍为主,西行贯长廊,廊中有榭北向,设石制角案。又西行侧南面有经堂四五间,廊到此折而北,长达数十丈,有一上房,东西厢房各三楹,为主人的精舍居室,曰:“有竹”,居室西种竹百余竿,城西女墙霞气齿齿相映观。“有竹”居东南为堂者,名“酒天”,供宾朋、好友宴会、聚集之所,饶有特色,为第二区。由酒天向东为第三区,系“松雨楼”,亦称“问月”,听松则幽,酌月则畅。前为菊圃,北临池水,有老柳数珠,复临涧溪曲折,旁筑湖假山一座,峻秀多姿。折而东又有土假山一座,平岗底坡,并有松柏数珠,古朴盎然。再折而南有亭二,方者曰“印濂亭”,圆者曰“戴墨亭”,或镜智,或澄行。亭南为轩者,曰:“槐荫清”,画壁上其罗氏祖先所书格言及读遗书式古训。人立石舫,北望大西门,眼前南北长廊如长虹卧波,倒映池中,景色绝佳。由石舫向北,便是辽阔约四亩的池水,为第四区。全园中心,以水景取胜,池上筑有七曲木桥,南通石舫,北抵临池小岛假山,波光桥影,如诗如绘。再北为第五区,西有构筑精致的石砌柳桥,通西侧临水长廊。西之北有楼曰“松雨楼”,为罗氏藏书处,昔有联曰:“辟艺苑文林,可称三径;擅春华秋实,无添百城。”溪南即为七曲桥之小岛假山,其西麓有石梁通柳桥,面积不大而布局精妙。全园贯通如画卷一气呵成。昔日园中有联曰:“尽楼台池馆,只妙手成图,谁办此五世遗径,万言作赋;视将相王侯,如飘风过眼,才消纳四周烟水,一榻云山。” 朴园曲水四环,廊外城墙耸立,一片田园风光,不啻世外桃源,故尚有“州城分胜”之称。优越的环境选址,再加上构园的着意境思,使该园高度体现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 以东皋为借景,山光园景,人工自然浑然一体。园以水景取胜,复能借景土假之山,融山光水色于一体,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使有限的园林空间大为增色,因而园林名家高度评价为“能从大处着眼,深究借景。” 以水面为中心,内外相通,保持良好的水质,又能乘舟观园,更富有游览情趣,并着意巧构柳桥与精溪,使园景饶有特色,引人入胜。 长廊映衬山水,组景层次丰富,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起空间分隔、游览交通作用。该园还高度发挥了衬景和构景的作用。尺度低平的临水长廊,一方面达到尽可能少遮挡秀丽的城色如园,通过反衬是景观益显气势恢宏;另一方面连续的廊柱侧映池中,形成具有韵律感的优美水景,使空间组景层次大为丰富,堪称匠心独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