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绛帖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论绛帖》卷 【朝代】:清·嘉庆

【类别】:书法

【作者】:翁方纲

【材质】:纸本

【字体】:隶书

【尺幅】:纵28.9cm,横302.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释文

绛帖廿物,原是冯涿州家藏,后归孙退谷。每幅有一轩二字印,印几方广二寸,元初方一轩押于装池间,亦间有无此印者。其纸皆横帘纹,而搨手亦极精善。闻此同精拓者凡数部,皆不全者。冯伯衡择其精善者合成此一部耳。其卷后皆仍存旧题识。十卷后复列帝王书,以宋太宗为首,二王书皆割裂,杂以头眩方诸帖矣。大观帖亦以冯伯衡所藏为真,今快雪堂帖所摹之旦极寒、追寻、建安诸帖及王廙、王洽诸迹,多是从大观真本出者。大观原石榷场本,每至边际破损处尤古雅可爱。今以快雪摹刻验之,如见秘阁真石之券。惜乎冯氏入石时,文敏未尝自跋其由大观真本摹出之原委,使后人无从而详考耳。己未初秋上澣 方纲。

作品赏析

《绛帖》为汇刻丛帖,共二十卷, 因潘氏于宋皇祐、嘉祐年间(1049—1063年)摹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名。此帖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刻诸家古法帖、历代名臣法帖、二王帖、历代帝王书、唐、宋法帖等。《绛帖》是最早的私人所刻的丛帖,从宋代起便有翻刻,拓本繁杂。翁方纲此作是为明末冯铨(字伯衡)所凑集的《绛帖》作跋,对《绛帖》进行考订。

翁方纲既是书家也是学者,对历代碑帖拓本的考证是他治学领域的重要方面。此作创作于嘉庆四年(1799年),翁氏时年67岁。笔法流畅丰润,结字稳健,风格古朴遒劲,是翁氏晚年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

项方纲,即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0: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