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超级大国 |
释义 | 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体系中处在第一级水平,拥有影响国际事件的能力,以及能够向全世界投射力量。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超级大国”这个术语最早于1930年见诸文字,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超级大国的特点是其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词语来源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超级大国(Superpower)”这个术语最早于1930年见诸文字,但一直到二战后及第二次中东战争过后,英国意识到,无论如何,在饱受二次世界大战蹂躏以后,英国已经不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与苏联和美国竞争而维持一个均等的地位,即它曾经享有的世界大国地位,除非英国要以牺牲自己重建的努力为代价。即使英国拉拢上法国、以色列来一起配合行动,也是枉然。 由于二战中,绝大部分的战斗都没有在美国本土上进行,因此,十分幸运地,美国的工业没有遭受到像深深烙在欧洲和亚洲国家身上的那样毁灭性的打击,它也没有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在战争期间,美国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和技术体系,这为它的军事力量迅速登上全球舞台上最显眼的位置奠定了基础。 战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与美国或苏联之中的一者结盟。尽管国际上存在着建立起一套多国的联合司法体制(如联合国)的尝试,但是事态越来越明晰:美国和苏联就是在初露头角的冷战中占全球统治地位的两个政治和经济力量。不过人们对战后的世界应该是如何却有很大的分歧。这在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的签订所形成的两大军事联盟上有所体现。这种种现象都表明美苏将在即将出现的两极世界,而不是战前的多极世界,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不知道是否对这种世界格局的反应,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和中国,都纷纷做起包括研制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努力,来保证自己独立的“强权”地位,以及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世界性的角色”。 多数人认为,冷战时期,全世界都在围着美苏两个国家,或者说,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两大集团而转动。这甚至成为一条“公理”。不过在冷战过后的日子里,这个“公理”被一些学者提出挑战。他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极世界的存在只能建立于忽略掉所有在这一时间爆发的各种各样的不受任一所谓的超级大国影响的运动和冲突。加之,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都是间接发生的。这些冲突,往往都是远比单纯的冷战对手之间的问题来的棘手。 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超级强国”这一术语被用来形容美国所处的冷战后仅存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这个词汇,是由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的于贝尔·韦德里纳(Hubert Védrine)提出的。“超级强国”这一对美国进行界定的词汇的正确性目前尚存在争议。其中一个著名的反对者是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他因为赞同世界向多极化的力量均衡而排斥这种理论。 在实践上,也有人尝试把超级大国这个概念延伸,回溯到历史中去。例如,一些人认为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帝制时代的中国(即由秦朝到清朝)、古罗马(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甚至亚历山大帝国都是超级大国的例子,但也有人质疑这种说法。 历史记录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幅员辽阔,有着 强大的军事实力。它们的实力强大体现在军力上。在冷战期间,他们不断充实自己的核库,在相互保证毁灭的保证下,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国都能轻松地毁灭人类社会。正是由于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在冷战期间世界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任何国家都要看苏联和美国的脸色,因为他们的实力是足以毁灭人类社会的。 由于苏联的解体,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剩下美国一个能够被称为超级大国的国家。尽管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的军事实力,可是也失去了当年苏联的雄风。 冷战以后的世界,迅速成为一个单极世界,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的经济及军事力量。一些分析家认为霸权稳定论解释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演变。霸权力量倾向过度扩张其势力,而新的竞争对手会日渐强大,最后取代或制衡减弱的霸权力量。有人认为这正在发生,因为大量军费开支在长期会令美国衰落。其他强国则可能因此受惠,最后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盟拥有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实力,显示多极世界可能出现。 制定标准关于超级大国的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确切的定义,不同的资料来源会有不同的说法。因此下列的这些评判标准可能并不能认为是与成为超级大国有联系的普遍接受的因素。 文化因素该国必须有很强的文化融合性,适合各个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具备影响世界文化的能力和规模水平。 地理因素这个国家要控制有广阔的陆地或者海域。广袤的土地令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矿和种植粮食等,实现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具有辽阔战略纵深的国家,她的军队能够在地面核战或传统意义上的陆地战争中从容的撤退、重组从而反击,同时,辽阔的疆域可以让一个国家方便的部署长程雷达、导弹发射井。一个国家国土小而缺乏战略纵深,即使再富有,在军事层面上也是非常脆弱的。 经济因素出众的经济实力是超级大国的必备实力。首先她要享有原料优势,此外,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生产力也是一个指标。在世界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她还应该具有改革的活力,以及具有积累资本的能力。 人口因素超级大国应该有大量已受教育的公民、高度发展的基础设施、高度的文化和经济能力使附近地区在其直接控制之下。 军事因素超凡的军事能力,相对无懈可击、有能力阻止或有能力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拥有镇压及影响全球的统一军事力量。 政治因素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制度,具备世界重大事物的表决权,能够动用大量资源去实现全球政治目标或带来强大的意识形态影响。 科技因素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当前世界格局911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使美国呈现相对衰落的态势。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明显弱化,大国综合实力结构正向两极化发展。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缩小,同时两国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在扩大。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购买力平价(PPP)总值均在10万亿美元以上。未来十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均增长8.5%,而美国经济增长达不到3.8%,就意味着双方绝对经济规模差距要缩小。而未来十年,美中与其他大国的经济规模差距都将是拉大趋势。目前和未来五年只有美国和中国的国防开支能维持在千亿美元水平之上,其他国家都难以达到千亿水平。因此从物质实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强的实力格局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多极化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小。 国际组织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国际组织是仅次于国家的第二重要行为体。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组织,基本上都遵行了领导成员终身制的原则,即无论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什么变化,国际组织的领导成员不改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不变,世界银行总裁只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只由欧洲人担任。在大国实力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领导者终身制造成国际组织领导国的责权不平衡。领导国没有能力提供领导,有能力的国家不承担领导责任,从而使国际组织无力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提供领导力量。冷战时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的频率高于冷战之后。从一极格局向两极格局转变以后,联合国否决权使用的频率会上升。 当今超级大国美国政治因素 美国资本主义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在世界事务上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尤其是英国与以色列。 经济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国家,拥有优良的基建,吸引众多跨国公司与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总部;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拥有发达的农业与消费市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有巨大影响力。美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储备货币和可兑换货币。 军事因素 美国军费为全球第一,是第二至第十三名国家军费的总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核武军备;美国拥有世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与军备,并在世界多国设有常驻军,随时可以到任何地方执行任务。 地理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以领土面积计为第四大的国家。 人口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国家,拥有三亿多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百分之五。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它拥有颇高的人类发展指数。 科技因素 美国研究与发展太空科技,拥有航天飞机,是世界上唯一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是建立国际太空站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新材料、电子与电信、资讯科技、航空与航天、能源、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医学、计算生物学、化学工程与软件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文化因素 美国文化对世界有重大影响,尤其在英语国家影响更为广阔。 其他主要国家及实体很多传媒报道指出,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与巴西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而国民自由度高奉行自由主义的欧盟从发展来讲可以形成一种与超级大国美国结盟的“超级力量”而非“超级大国”,与此相同的“超级力量”有资本主义同盟北约。 印度按照市场汇率价格,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排世界第十,购买力平价位于世界第四,其经济年均增长8.1%。由于印度拥有庞大而仍处在高速增长水平中的精通英语劳动力,所以在服务业与软体业有高速增长,所以有机会成为未来的超级大国。印度已进行无人探测月球项目 。印度可能拥有数十单位核武;印度军队拥有着世界上人数规模第二的陆军。印度与美国签署了民用核能计划,为印度提供更多能源,维持其经济增长。 俄罗斯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一,劳动力与地理资源拥有较大优势,1.4亿的人口规模排在世界第七。继承了苏联70%的军事实力,是世界上拥有核弹头数量第二的国家,俄罗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巴西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五,人口排在世界第五(1.7亿)的巴西也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欧盟欧盟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地区性大国,以及二十七个欧陆成员国。如果将欧盟视为一个国家,那它就可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然而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分歧太大,难以视欧盟有一个真正的政治总体。而且国防与外交政策一致是对国家之定义的重要指标,但成员国在此方面仍是各自为政。欧盟作为单一的政治实体,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英法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德、英与法国如果各自作为单一实体,他们都是发达国家,英法两国同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核武的国家。 欧盟在近年来加入一些原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这些国家虽然暂时经济与生产力低下,但发展潜力较强,欧盟通过不断扩张并合了不少这样的东欧国家,可以为欧盟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与原材料资源,所以“欧盟”概念仍然在不断更新中,现时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仍然有不少合并扩张中的问题如:不少富国人民认为欧盟向穷国扩张影响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民主投票中反对欧盟一体化,阻碍欧盟一体化进程。按照如此自由组合国家的方式,欧盟很难形成如同苏联强制扩张一样的大国。 因为欧盟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成为一个单独的政治实体,完全可以代替或超过欧盟两倍作用且已有57年历史的组织是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组织包含有美国、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联盟。其实力至少在两个美国之上,因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华约组织已经被美国在冷战中拖垮解散,所以北约是现在世界上现存最强大的军事组织。 日本日本人口排在世界第十,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国家。日本近年来努力突破雅尔塔体系,努力实现国家正常化,建立了非军队式的军队——自卫队,装备先进,军官占部队的比例很高,这种编制在战争时期可以在不影响原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对部队进行扩编,日本的巨大人口则提供了充足的兵源。高素质的教育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使其具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但要成为超级大国,日本必须要克服地理资源上的巨大限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在世界事务上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巴基斯坦和朝鲜。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年均9%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及港口;吸引众多跨国公司与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机构;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大幅增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