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眼叶枯病 |
释义 | 龙眼褐色叶枯病(Phomopsis Longanae)和灰色叶枯病(Phomopsis guiyuan)是龙眼常见的叶片病害,在我省广州、从化、中山、高州、汕头、惠州等市均有发生。 症状 褐色叶枯病 叶片病部褐色,皱缩不平,先发生于叶片顶端,迅速向下延伸,中央部分比旁边部分扩展快,呈“V”字型向下延伸,后期在病部上长出小黑点,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灰色叶枯病 本病是龙眼叶片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病斑常从叶尖部分先开始,呈“∧”字型扩展,病部深褐色,后逐渐变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波纹状,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在病部上产生大量密集小黑点。 病原褐色叶枯病的病原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P.K.Chi etZ.D,Jiang)。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黑色,壁极厚。分生孢子有两种: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内含两个油球;乙型分生孢子钩状、无色、单胞,大小为12微米×0.8~1.2微米。 灰色叶枯病的病原真菌为桂圆拟茎点霉(Phomopsis quiyuanC.F.Zhang P.K.Chi),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扁球形。分生孢子有两种型:甲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两端近尖,含两个没球;乙型分生孢子无色、钩丝状,大小为22.5~50微米×1~1.5微米。 发生特点 两种叶枯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气候条件适宜时,病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由风传播到新梢上,萌发侵入为害。 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严重时造成落叶。 凡是栽种及管理粗放、果园排水不良、荫蔽、潮湿情况下病害都会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 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搞好果园生态环境。 要进行适当修剪,剪除病虫枝、弱枝,增强通风透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清除病枝、落叶以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 在叶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药剂防治。有效药剂有: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