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溪河梯级水电站
释义

概述

龙溪河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长江上游北岸的支流,全长170km,流域面积3280km2。河道上游较平坦,下游陡峻,狮子滩至下硐河段长24km,天然落差约140m。利用下游的天然落差,于50年代末开始建设龙溪河四个梯级水电站,即狮子滩、上硐、回龙寨、下硐4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4.5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合计5.16亿kW·h。

1、狮子滩水电站

狮子滩水电站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建在新中国第一条梯级开发的河流--龙溪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由苏联支援建设。电站兴建于1954年,建成于1957年。第一台机组于1956年10月1日并网发电,电站原装有4台单机容量为1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均发电量为2.06亿kW.h。年有效运行小时为4290h,机组立项改造前安装投运以来共发电(截止1992年底)63.41亿kW.h,有效运行小时(截止1992年底)为65.62万h,其中:1号机运行17.3万h,发电16.31亿kW.h;2号机运行15.4万h,发电15.06亿kW.h;3号机运行16.8万h,发电1.61亿kW.h;4号机运行16.09万h,发电15.95kW.h。

狮子滩电站是龙溪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首部有库容为10.28亿m3(有效库容7.48亿m3)的多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8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4.080秒立米,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装机容量4.8 万千瓦。主坝坝型为钢筋混凝土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52米,坝顶长度1014.3米(主坝),坝基岩石为砂质粘土岩和泥质砂岩,坝体工程量堆石为40.5万立米,混凝土为24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

狮子滩水库经过长度为1462.5m、直径为5m的压力隧洞、差动式调压井及长度为133.213m、直径为5m的压力钢管及4根直径为2.6m的钢支管分别引水至各机组。各机组压力水道长度分别为:1636.18m(1号);1638.978m(2号);1642.131m(3号),1644.83m(4号)。

建成后,梯级电站在重庆系统中担负调频、调相、调峰和事故备用等任务。随着电网的扩大,1975年四川省形成了统一电网,陆续修建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但是,网内水电站除龙溪河梯级和我厂大洪河电站(有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35MW)外,均为迳流式电站,因此,龙溪河梯级电站在系统中担负了对川西迳流电站一定的补偿调节作用。

2、上硐水电站建设过程

上硐水电站(也叫上清渊硐水电站)是我1946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第一个从事建设的水电站。工程处主任是肖季和,我任工程师、工务课长.属当时南京水力发电总处领导(黄育贤先生为处长)。这是一个很小的水电站,装机仅一万多千瓦,但在当时却是我国自己建设的最大的一个水电站。工程虽然很小,但也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事件。

1.上硐厂房尾水洞出口的施工

上硐工程布置简单,在上硐瀑布上游百余米建一座十几米高的浆砌条石滚水坝,右侧为进水口,以150多米长的钢管,引水到瀑布下游右侧岸边的瓮形开口地下厂房,尾水排入瀑布下的深潭内,在大坝已基本建成,瓮形地下厂房已开挖完毕后,由于地质问题尾水洞却无法挖通,原拟从厂内向外挖到一定长度,留一个岩塞,最后一次爆通。但由于出口处(在瀑布深潭水下)有一层软页岩层(坝基皆为厚层砂岩)受多年瀑布的冲击,掏刷形成一个“老虎大张口”的剖面,当开挖的超前探孔打到深凹的虎口时,立即射出激流,紧急加以堵塞,幸免淹没厂房,但开挖不能再向前进。当时总处的总工程师美国人柯登建议,使用潜水工到水下老虎口外口,用麻袋装水泥和砂,堆筑一道拱形水下围堰封闭虎口,然后继续从内向外挖出,最后爆除围堰,并曾派一位美国专家甘文基到工地做潜水堆运装满水泥和砂的麻袋的试验。可是,这位美国专家连下水都不敢,穿上潜水衣站在河边浅水中,叫我们给他照了一个像,就回去交差了。本来这个方法就不够现实,当然也就未能实现。但是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最后还是由我们几个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商定一个方案,就是将河水(枯水期仅几个立方米每秒流量)从左岸的排水底孔和明渠,接上一段长几十米的临时木渡槽,一直排到瀑布深潭的下游.并借瀑布下游冲掏堆积的砂卵石堆积体略加高一些作为围堰,将河水与深潭隔断,然后用水泵将潭水基本抽干,尾水洞的出口就全部露出来,然后从外向内.顺利地将尾水洞挖通并衬护完整,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解决了当时工程上一个最大的难题。这件事我还在解放后1950年夏,在燃料工业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水电会议上做了报告。当瀑布断流,深潭抽干以后,站在下游,面对原瀑布河床,只见河床的厚层砂岩突悬在受长年跌水冲掏而深深凹入的页岩层上,形成连接两岸的一个大虎口,一片稀有的奇景呈现在欢呼胜利的人们面前。当地老百姓的传说,瀑布有多高下面的深潭就有多深,也似乎真的得到了证明。对于初次实际负责一个水电站施工的当时的我,这次的成功也给予我一次深刻的教育,就是许多施工中的困难问题,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认真地研究分析,终能找到解决的好办法。这对我在以后的施工工作中建立不怕困难、战胜困难、有坚定的信念是很有教益的。

2.上硐坝基防渗处理

在国内自己施工的水电工程中,第一个采用帷幕灌浆技术取得成功上硐大坝为一高十几米的浆砌条石坝(当时算是一个大坝),坝基是砂页岩互层,上部是一层较厚的砂岩,其下为互层,因多裂隙和层面缝隙,透水性较大,必须加以防渗处理。当时美国人柯登曾派一位地质师奥尔逊亲自到工地查勘,柯登决定要挖一道十米多深的截水墙阻渗。当时我们认为这个截水墙工程量很大,施工很困难,反会破坏基岩的完整。因此认真研究美国恳务局的资料,建议采用帷幕灌浆解决,得到当时总处黄育贤处长的支持,于是我们就作为一件重要工作,专门组织了灌浆队伍,由陈益焜、陈培根具体负责。当时只有一台小压风机,两台能钻20米的车钻,自制了一套灌浆设备和监测基岩抬动的设施。先从实验开始,由于走浆很快很远,就先在四周用低压浓浆灌注,然后再在中间采用较高压力,较稀的浆灌实,灌后还做了压水试验,经过这样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正式上报不做深截水墙,采用帷幕灌浆。但当时柯登仍坚决反对,给我个人的信中,指责近乎谩骂,但我们由于有科学实验的根据和黄育贤处长的支持,就不管他那一套,动手大干起来,结果顺利完成了防渗帏幕,解决了问题,也为我国自行建造水电站大坝采用帷幕灌浆技术,开创了首次成功的经验。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科学实验依据,周密研究的保证措施,对反对意见甚至是强有力的反对意见要坚定信心,将压力作为更谨慎认真进行工作的动力,最终是会取得成功的。

3.上硐施工现场惨遭洪水袭击,教训深刻

1947年4月1日,初春之夜,忽接工地紧急电话,告知“涨水啦!”我立即赶到工地,已是汪洋一片,洪水涛涛,围堰已被冲垮淹没,基坑和一些简单设施不复存在。我站在岸边,那种着急难过的心情是不能忘记的。一是对与洪水做斗争的认识不够,经验不足;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将进入4月.潮汛不会就来。经此次失事,决心设置水文预报站网,加强报汛组织,从此严格坚守水文时段划分。这次失事的教训十分深刻,使我在以后的水电施工中增强了对洪水斗争的警惕性,将水文预报、每年的度汛安全措施计划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形成了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经常不离手边,随时翻阅的工作习惯,这对我以后在与洪水斗争中少受挫折是十分有益的。对“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说法,有了深刻的体会。

3、回龙寨水电站

回龙寨水电站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龙溪河梯级开发第三级电站,位于上硐水电站下游,距重庆市长寿城区近20km。水库正常蓄水位240.15m(吴淞高标),相应库容0.0324亿m?;死水位236.50m,相应库容为0.0058亿m?;原设计校核洪水位246.20m,相应库容0.123亿m?;有效库容0.0266m?,属日调节水库。

拦河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工程为三等,坝顶长度130m,其中右岸非溢流坝长34.2m(0+000~0+034.2),坝顶高程247.00m,最大坝高9.5m,坝顶宽3m;溢流坝段长95.8m,溢流堰顶高程240.15m,最大坝高6.65m。采用明渠引水式发电,电站装机8000kW两台。溢流坝采用梯形断面,顶部用混凝土加高至正常高水位240.15m,堰顶略似椭圆,下游坝坡为原有浆砌条石,坡度为1:0.75,迎水面增设1m厚混凝土防渗面板,并深入坝基以下形成截水墙,同时在截水墙基面作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非溢流坝段迎水面防渗面板顶高程为242.50m,其下设截水墙与固结灌浆、帷幕灌浆。

引水系统由引水明渠、压力前池、有压隧洞、压力水道等四部分组成。渠首在拦河坝的左岸,即拦河坝0+130以左,进水口底板高程235.00m,工作桥顶高程247.00m,为敞开式,设宽12m、高5m弧形闸门一扇,电动卷扬式起门机一台。闸门前设有活动式拦污栅,栅槽兼作堵水叠梁槽,以备检修弧形闸门之用。引渠底高程较渠首底板低1m。

大坝于1956年开工,工程由成都勘测设计院设计,西南水电工程局施工,1957年竣工挡水。

4、下硐水电站

龙溪河梯级开发始于1936年,包括狮子滩、上硐、回龙寨、下硐四级电站。下硐水电站于1948年建成装机客量2990kw ,1959年5月,下硐水电站重建,两台1.5万千瓦机组相继发电,龙溪河水电站梯级开发完成,成为我国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周恩来总理题词肯定:为综合利用四川水力资源树立榜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