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苦2号
释义

品种来源

“六苦2号”亲本来源于云贵高原贵州西部的梅花山细米荞,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特征特性

“六苦2号”幼苗健壮,茎叶带红色,长势强;成株后植株高大,叶色浓绿,叶片肥大,株型半紧凑,株高100—133cm;主茎分株5.3—7.3个,主茎节数15.8—17.8个,茎杆黄绿色;单株粒重3—5.6g,千粒重18—22g,花绿色;籽型桃型,粒色棕色,出粉率70%,蛋白质含量13.75%,淀粉含量65.92%,脂肪含量3.42%,可溶性糖含量1.91%,总黄酮含量2.25%;全生育期80—106d(株高和生育期根据不同的生态,气候条件而变化);青杆成熟,后期熟性好,适应性较广,在西北西南均适应,春播、夏秋播均适宜,长势强,抗性好。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品比试验,在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164.1kg/mu,居第2位,较对照威宁白苦荞增产12.3%,由于在品比试验中表现较好,2003年申报参加第七轮国家苦荞区试。2003—2005年参加国家苦荞区域试验:2003年“六苦2号”参试点共21个点次,其中增产点12个,增产点比例57.1%,平均产量135.9kg/mu。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7.6%。2004年“六苦2号”参试点共26个点次,其中增产点16个,有一个试点产量与对照相同,增产点比例为64.0%,平均产量135.7kg/mu,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9.0%。2005年“六苦2号”参试点23个点次,其中增产点15个,增产点比例65.2%,平均产量136.5kg/mu,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7%。在西南春播组中,“六苦2号”参试点共23个点次,其中增产点13个,增产点比例56.5%,平均产量140.3kg/mu;在西北春播组中,“六苦2号”三年参试点共28个,其中增产点20个。增产点比例为71.4%,平均产量156.0kg/mu,较对照增产15.6%;在夏秋组中“六苦2号”三年参试点共19个点次,其中增产点10个,1个试点与对照产量相同,增产点比例为55.6%,平均产量106.9kg/mu,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2.6%。在夏秋组中,三年平均是唯一比对照增产的品种。

综合三年三个组的区试结果,“六苦2号”参试点共70个点次,其中增产点43个,1个点产量与对照相等,增产点比例62.3%,三年平均产量为136.0kg/mu,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6.0%,且在夏秋组中综合平均产量是唯一比对照增产的品种。

2005年由国家统一安排了四个点的生产试验,试点安排在陕西靖边,甘肃平凉,云南中甸,山西寿阳。其中山西寿阳试点报废。在参试的三个试点中,“六苦2号”平均产量95.4kg/mu,三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较对照增产17.5%。其中陕西靖边的产量最高达149.6kg/mu。

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播种期随海拔气温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海拔1900m以上地区春播5月上中旬,夏秋播7月下旬,1900m以下地区春播4月中下旬,夏秋播8月上旬播种为宜。②合理密植:上中等土壤亩留苗7万株左右,中下等土壤亩留苗8-9万株,以条播为主,沟距30cm,亩播种量3-4kg。③合理施肥:合理施肥,N、P、K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农家肥500-800kg,N肥4kg,K肥6kg,P肥20kg作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及苗的长势情况,进行一次追肥亩追尿素3-5kg。④耕作管理:整地要精细,分枝期进行一次中耕,及时拔除杂草。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2-3年实行一次轮作。⑤适时收获:由于荞麦属于无限花序,落粒性强,所以到八至九成熟时选好天气及时收获。

适应地区

适宜在贵州威宁、六盘水,湖南长沙,山西太原,青海西宁,宁夏隆德、固原,陕西靖边、榆林,河北张北,云南中甸、丽江,甘肃平凉等地种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