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佐民 |
释义 | 刘佐民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摩擦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个人简历 1976年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并留校从事教学工作; 1983年6月于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尔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其间:1991年,上海外语学院进修一年;1992赴英国LEEDS大学高访一年。 主要研究方向1. 机械寿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及其测试技术; 3. 摩擦学理论及其工业应用研究。 主要成果简述自1983年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际发明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 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Wear》、《波兰机械学报》、《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其中二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198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报道【党员是一面旗帜】刘佐民: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 提起刘佐民,熟悉他的师生都会翘起大拇指,说:“他,是这个!” 到任不久的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明新在向记者竭力推荐刘佐民时,显出一脸的激动:“应该写写刘佐民,他真是好样的……” 刘佐民,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摩擦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因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以及个人人格魅力受到众人交口称赞。 挖掘潜力 让学科焕发新的生命力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刘佐民自1980年读研开始涉足此领域,25年来,他像一只蜜蜂,辛勤地工作在这块科学田园里。 摩擦学研究侧重基础性,其课题多由省部级下达。相对而言,其经济效益滞后。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这一矛盾日趋明显。 作为科研人员,刘佐民及其负责的课题组是有任务的:每年需完成科研经费近50万元。重任在肩,怎么办? 刘佐民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他率领课题组成员,深入工厂、车间,倾听厂领导、群众的意见,以捕捉有益信息。 现代机器设备向高精度、高寿命、高速、大功率方向发展,要求生产的连续性、自动化程度、可靠性程度不断提高,其中蕴含有不少需要依赖摩擦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难题。刘佐民决定带领课题组与企业协手,合作做项目。 项目没有任何资助,刘佐民对同事说:“对于企业项目,我们付不起失败的学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在做《高温自润滑材料及其轴承》项目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刘佐民开展了大量技术储备式预研工作。做了近百次工艺试验。每次,从配料、压制、烧结、性能测试,最快也要一星期。 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但是,刘佐民项目组成功了。 二十多年,刘佐民几乎是以实验室为家,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寒暑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佐民及其课题组开发出《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试验机》、《高温数控磨损实验机及其控制系统》、《高温自润滑材料及其轴承》和《高温磁流密封》等产品,解决了气门——气门座产品的寿命配套、摩擦磨损材料的性能评价、超高温自润滑材料制备等难题。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刘佐民课题组的产品吸引了国内众多厂家。 北京首钢使用其生产的高温自润滑轴承,对其摩擦系数低、阻力小、耐磨性能高优点赞不绝口。哈尔滨气轮机厂将高温合金国产化项目委托给项目组,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预计将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刘佐民课题组每年近50万的科研经费也顺利到位。 经济效益上去了,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为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试验方法制定标准。恶劣的工作环境使气门——气门座的依存性相互产生不良影响,没有统一的试验设备和规范来评价这对摩擦副的产品质量,很难整合我国气门——气门座产品质量的配套问题,也难大幅度地提高我国这一汽车关键部件的寿命水平。这是一个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工作。刘佐民并不以钱论事。在国家发改委和全国各大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支持下,制定了《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试验方法标准》。这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为摩擦副零部件制定的唯一标准。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一间110多平方米的半旧房子,里面的仪器设备已是陈旧不堪。这就是刘佐民项目组实验室——特种润滑与复合零件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室。刘佐民指着真空烧结炉、高效纳米球摩机等对记者说:“就这,实验室的大多设备,也是自力更生得来的。” “实验室原来的电线都是民用线,不能承载真空炉的高功率负荷,刘博导亲自动手,将铝蕊线换成专用线,对水路也进行了改造。”实验室工人王二虎介绍说。 刘佐民项目组成员不多,但他们中有在机械、电子方面有专长的,也有在材料、摩擦学方面有专长的。如此简陋的环境,投资又不足,怎样凝聚人心,发挥团队作用,刘佐民陷入思考。 “以身作则”是刘佐民一贯倡导的。是党员,就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刘佐民的人都说:“他真勤奋。”自1983年以来,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Wear》、《波兰机械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几十年下来,成果累累。他曾获国际第三十七届布鲁塞尔国际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银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其中二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198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教授不仅专业精,连工人的车、刨、钳、铣技术他都会。”一同事说:“他下工厂,工厂里认识他的师傅开玩笑,说:‘别让刘教授来,他一来,我们连偷懒的机会都没有了。’” 刘佐民以人格魅力服人。他的性格一如他的外表:朴素、善良、真诚。 在项目组,刘佐民从不以资格、身份自傲。无论是教授,还是工人,他都一样亲。有事大家共同做,利益大家平均分。有困难他先上,有好处他后得。 “和刘教授出差,如果是坐火车,一上一下两张卧车票,他肯定要上铺。他总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全然不顾自己现在已是快六十的人了。”同事说。 刘佐民用事业把项目组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刘佐民让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实实在在地体现出自身价值。让每个人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乐趣,看到希望。 采访中,记者惊异地发现,实验室里竟没有安装空调。一老师说:“发展是硬道理,为了创造发展空间,刘教授将项目款的剩余部分主要用来购买了设备,用于扩大实验室规模,提高实验水平。” 感慨之中,记者仿佛看到,在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武汉的夏天,刘佐民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在炉温高达1600度使工作环境室温更高的真空烧结炉前,领着项目组成员挥汗如雨,忙碌地工作的情景。 因为刘佐民,项目组同心协力,和睦相处。仅2005年,完成了高达1200度的高温数控摩擦磨损实验机,在国内外属首创;制定了发动机气门——气门座磨损实验方法标准;召开了全国气门——气门座质量与标准学术研讨会;完成了40余万元的科研经费。 教书育人 注重培养学生素质 1994年,刘佐民开始带研究生,至今,他已培养了硕、博研究生20余名。 刘佐民不赞同把导师看作老板,他要求学生必是以学习知识为主。他安排研究生的论文题目时,强调知识的获取性,并将项目的核心内容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学生写的论文,他一定都会反复多次地修改,并让学生署名在前。 他家的大门永远朝着每一个学生敞开。不管白天晚上,也不管自己的事情多么紧迫,只要有学生进来,他马上就搁下手里的事,来详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就知识的认知规律而言,当人们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相关知识应是贯通的。这必须要有知识切入点。而知识切入点的获得,除培养因素,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潜能。实际上,即是要交给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在学海中探索的好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刘佐民及项目组中其他学科成员为研究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力所能及地提供条件。 刘佐民对待研究生,不论是硕士和博士,工作条件和指导机会均等。学生人均一台计算机,其质量比他的还好。 他带的研究生,矛盾少,关系融洽,经常互相帮助和交流。 刘佐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工作,使项目组工作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