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士诚 |
释义 |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3012阿喀高速公路AK-3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 个人资料在京沪高铁建设一线,活跃着一群从高山峡谷走来,以播撒光明为己任,创造过辉煌的水电人。他们在全新的领域,谱写着挑战自我、奋起直追的华彩乐章。刘士诚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作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五工区水电十四局常务副主任的他,志在京沪高铁,争创一流业绩,带领大家与时间赛跑、跟速度较劲,用智慧和心血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火车头”奖章的获得者。 情系高铁 不辱使命赢赞誉 采访中,员工们每当谈到三标五工区水电十四局两年多来获得的一项项荣誉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 说到2009年5月份实现制、架梁“双75”的目标,年底在三标率先完成制、架梁任务,获得京沪公司“2009年度优质样板工程”、济南指挥部“年度标准化工地”等称号;说到在 “大干120天确保实现铺轨目标”专项劳动竞赛中成绩优异,一年半累计获得11块“绿牌”奖励,由衷地把中国水电集团三标项目部和水电十四局的支持、把刘士诚和工区班子的努力联系在一起,无不对他赞赏有加。 2008年底,正当京沪高铁建设即将吹响攻坚号角之际,在四川泸定水电站担任项目经理的刘士诚接到调令,没有来得及抖去征尘,便简装来到千里之外的山东曲阜京沪高铁建设工地。 自1993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刘士诚先后参加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工程的建设,从见习生成长为项目经理,一步一个脚印。面对京沪高铁这项世界瞩目的宏伟工程,他热血沸腾。但过去始终和水打交道,如今走出江河,近乎白手起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全新领域,要经受冲击和阵痛,追赶尚需时间。 今日回眸,他感触颇深:“本人非常荣幸参加京沪高铁施工,第一次接受铁路管理文化的洗礼、第一次学习四个标准化管理内容、第一次感受运动式的大规模检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经历了由最初的迷茫、彷徨、痛苦到逐步的反思、奋进和适应的历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自己不气馁,敢于挑战自我,一样能创造奇迹!” 为了迅速融入工作,弥补此前知识的缺陷,他看图纸、学规范,不耻下问,与技术干部们探讨技术要点难点,深深的危机感使他寝食不安。凭着这股执着劲儿,一个多月后他初步掌握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技术规范。 时值曲阜制梁场进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审查的关键时期,刘士诚迅速理清思路,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于2009年1月14日,梁场顺利取证,又于同月28日成功架设首片箱梁,取得了新年开门红。 然而,这个全线率先取得施工用地建设的梁场,因设备到货滞后而最后一个认证,是不是就该最后一家完成制、架梁任务?会上,刘士诚话语沉重,作出了“不争第一就是失败”的回答。 “知耻而后勇。”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和班子成员统一思想。一是加强梁场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二是加大物资储备,增加劳动力资源和制梁工装设备;三是创新改进工艺工法,提高质量加快进度;四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每月签订责任书,通过时间卡控,使员工收入与制梁质量和进度挂钩;五是积极开展以“六比六赛”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在京沪”劳动竞赛。 结果,2009年5月,曲阜梁场日均制梁2.5孔、架梁2.6孔,超过日均制梁2.3孔、架梁2.2孔的考核指标。取得制梁75孔,远远超过60孔设计生产能力,并架梁78孔,实现制、架梁“双75”的目标。奇迹让建设、设计和监理单位刮目相看。 2009年12月31日,漫天雪飞、滴水成冰。经过七百个昼夜不舍奋战,泗河特大桥上海方向最后一孔箱梁就位,共636孔梁17.185公里的长龙横空出世在曲阜大地,水电十四局圆满献上了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制、架梁率先完成的第一份捷报,实现庄严承诺,令人荡气回肠。 刘士诚思路清晰,在2009年初,提出“以制、架梁为主线,全面推动四个标准化建设,坚定不移完成各项攻坚任务”的目标;在2010年初,又提出“以轨道板铺设为主线,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坚决打赢年度战役”和“复耕退地于民,做好调概补差,善始善终,完美结局”的目标。目标统一了班子和员工的思想行动,为推进工程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清楚地看到,铁路施工不同于水电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工作面多,且以线的方式延伸。桩基、桥墩施工,制梁、架梁等为重复作业,实行标准化施工,加强标准化建设十分重要。从而,工区以四个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定贯彻“试验先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的理念,确保了施工优质快速推进。 水电十四局承担三标段中的38.173公里共11581块轨道板的铺装任务,要求在2010年10月25日完成。可谓工期紧、任务重。 刘士诚一抓制定措施,二抓资源投入,三抓生产管理,四抓降温防暑工作。并果断抉择,抢先一步通过租赁和局内调配投入了最为关键的国际一流的7套铺板精调测量仪器,及时充实了测量人员,赢得主动权。 6月份,在中国水电集团工会从2010年6月起在京沪高铁开展的“大干120天,确保实现铺轨目标”专项劳动竞赛中,ZW1和W8设备,单机铺板率先达到额定工效,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单机实现月铺板强度1471块,创参赛单位月铺板最高记录获第一名;月计划完成率121.7%,获实物工程量竞赛评比第三名。赢得了满堂彩。 并于6月28日在泗河特大桥轨道板灌注中,创下单机日灌板121块全国纪录。对此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及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在贺电中说:“这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进程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捷报。” “水电十四局不仅工程进展最快,而且在质量控制上起到引领作用。刘士诚带领年轻的工区班子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杨忠在接受采访时作出的评价。 锐意进取 技术创新结硕果 采访中,员工对刘士诚虚心好学、勤于思考谈得很多。正因为他好学善思,才为他力主创新探索提供了条件。 每天清晨上班前,员工们会时常看到刘士诚坐在宿舍门前的石桌旁看书。他深知,唯有挤出时间学习,扩大知识视野,方能满足时代需要及适应高铁施工创新探索的要求。 刘士诚认为,只有将水电施工的先进经验与铁路施工的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创立符合高铁建设规律,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才能在众多的参建企业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在虚心学习中追赶;另一方面要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力求做到更快、更好、更省。 受设备进场晚、取证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梁场2008年仅完成20孔箱梁预制,2009年不得不面对616孔箱梁预制的繁重任务。 在刘士诚主持下,他们探索出900吨预制箱梁梁面“六面坡”体形质量控制技术。在铁路现有施工工艺基础上,改造并委托厂家制造出六面坡体形控制设备,有效地解决了梁面体形及平整度控制难的问题。 他们自行研究了一套900吨梁体起吊、穿孔、落梁、就位、灌浆工序控制的方法,大大加快了架设施工速度。在冬季创下了单日架梁7孔、单月架梁132孔的中国水电集团记录。 五工区水电十四局承担21000多块遮板的预制。刘士诚带领大家摸索出了桥面遮板生产工艺。“遮板预制外观质量优良,光洁度控制好”是京沪建设总指挥部“绿色通知单”的评价,在京沪全线推广。 在京沪公司召开的全线施工现场会上,总工程师赵国堂感慨道:“虽然中国水电集团第一次参与高速铁路建设,但他们的遮板预制和桥面系施工工艺成熟,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刘士诚作了交流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水电十四局RPC盖板厂,承担着三标266.617公里的盖板预制任务。RPC即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用于电缆沟槽遮盖。刘士诚凭着过人的胆识,在苛刻的技术转让方案面前,果断地婉拒了拥有该项核心技术的北京某公司。于是,在他主持下,一场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经过两个月的摸索试验,2009年9月成功试生产出第一批盖板,并经铁道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获得通过。这项自主研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盖板)技术的获得,避免了受制于人的被动,为三标段电缆槽盖板生产的技术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刘士诚组织下,他们还在桥面防撞墙、底座板等小型结构混凝土可调式模板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2009年12月2日,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再次组织对泗河特大桥桥面系施工进行检查,在颁发的“绿色通知单”中肯定:“梁面处理在全线具有样板示范作用。” 积极探索 精益管理显成效 “温文尔雅,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工作有计划有章法,做到了无形管理。”这是杨忠对刘士诚的印象,是对他思路清晰、善于探索、亲力亲为、精于管理的肯定,评价贴切而深刻。 刘士诚认真学习研究铁路建设中贯彻的“以施组为纲领、进度为主线、质量安全为保障,关注各类大检查和信誉评价”的管理思想,深刻领会其内涵,在管理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他主持下,工区制定出一套工序质量进度卡控的程序,收到显著效果。“质量控制起了引领作用,质量卡控措施到位,桥面系遮板预制和防护墙浇筑施工工艺成为全线亮点。”三标项目部对他们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2009年12月9日,在架梁进入最后冲刺之时,安全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架桥机起升钢丝绳出现断丝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但如果停工更换会丢失宝贵的4天工期,可能导致年底不能实现架梁目标的结果。怎么办?是心存侥幸,还是稳中求胜?在现场,刘士诚不假思索地指出:“一个字,就是‘换’!” 在他主持下,工区逐步摸索出样板工序,打造出了标准化工地。通过潜心摸索,建立了严格的月度、年度考核激励机制,使员工( 包括农民工)的收入均与自己的管理目标、施工进度、完成形象、实现投资、质量安全、外部检查、信誉评价等铁路管理要素相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和架子队的积极性。 制、架梁时间卡控理念,是他的得意之作。在三标段内首先提出对制、架梁每道工序占用时间进行卡控,用架梁进度倒推制梁速度的做法。此举将制、架梁目标细化分解,提前数月便将制、架梁计划到了具体的某一天,其成效显而易见。 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刘士诚倡导革新工艺、优化技术方案,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他说,我们刚进入高铁施工领域,给项目经营带来难度,加强管理增效益尤为重要。 在箱梁预制中,他们经过研究对比,泄水孔成孔使用成孔器代替PVC管,节约近100万元。 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他们研究出了适用于不同气温条件下的混凝土配合比,使单孔制梁成本夏季比冬季可降低1万元左右,累计可节约150万元。 自行研制的活性粉末(RPC)混凝土盖板项目,省下了16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5%的产值管理费和被动使用合作厂商提供的高价掺合料多支出的大笔费用。并否决了建备用拌和站的原设计,又节约资金200万元以上。 刘士诚重视超前规划,注意做好前期经营测算。他在每个单位工程开工之前,都要组织安排做好经营策划工作,提前掌握成本管控切入点,为提高整体项目经济效益争取了主动权。 他提出铁路“线”式经营与水电“点”式经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以“点式”管理模式对曲阜制梁场进行施组优化,实行“卡控”制度,曲阜梁场最后一个通过认证,最先一个预制完毕,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线下及线上工程,如梁面打磨、两布一膜、底座板、轨道板铺设采用“线式”流水线作业法,各项工序走在了京沪全线的前列,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刘士诚着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把改造职工澡堂,给职工装宿舍安装空调、电视、网线,建职工健身场所和美化环境等列为自己继任后的一号工程,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他主持下,工区公开竞聘,让奋发有为的青年走上部门领导岗位,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突出了“建好京沪高铁,培养一批人才”的工作思路。 为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构建与地方和谐的关系,在刘士诚倡导下,工区邀请曲阜市委宣传部领导举办儒家思想专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 刘士诚要求劳务人员要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统一购买意外伤害险,设立农民工工资专项基金,由工区监督工资发放。要求架子队的农民工友与员工同管理同教育,增强归属感,变“要他干”为“他要干”,着力培育农民工的主人翁精神。 2009年12月,梁场提前完成636孔箱梁的预制任务,两个架子队的农民工友面临退场,急需发放工资。刘士城召开专题会,成立由总经济师牵头的工资发放小组,由财务部提取现金进入民工营地加班加点发放,综合部全程跟踪录像。用5天时间完成了约800位农民工友最后3个月的工资发放,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架子队队长深有感触地说:“面对工区的支持、领导的关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常言说,己不正焉能正人。刘士诚投身于事业,心灵里充满激情。他敏于行,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着实让员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刘士诚说,员工们无论寒冬数九、不管炎夏三伏,“五加二” 牺牲休假,“白加黑”夜以继日工作,广大员工发扬“自强不息, 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与时间赛跑,在创造着中国高铁施工高速度的奇迹。自己没有理由不舍小家顾“大家”,不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们参与高铁施工才迈出第一步,唯有奋起直追,争创一流,方能站稳脚跟。水电十四局走出水电仍是铁军,我们不怕有差距,态度决定成败,天道酬勤!”采访结束时,刘士诚感慨良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