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立介 |
释义 | 刘立介 1931年10月出生,湖南宁乡人。字介陶,号和庵,笔名石采。1949年1月参加地下工作。1949年9月发表《队长调走了》一文于湖南军大校刊,获得政委张平凯签署的文艺宣传奖。1950年毕业于中南军政大学文教研究班。曾在人民解放军第四野44军政治部直工部任宣教干事。1952年转业后,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任检查组长。后继续求学,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在武汉大学、湘潭师范学院等单位工作,历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委员等职,民盟盟员、教授,全国大专古代文学研究会,湖南孔子学会会员,湘潭市周易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部主任,中国乡土文学会理事。主要业绩:曾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作品有《查慎行诗论》、《吴伟业诗论》、《王士祯诗论述评》、《盛唐边塞诗漫谈》、《论宋诗的理性反省精神》。《论宋诗的理性反省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经典文献(作品)评选中获特等奖(A—1756)全文收入中共中央党校主编之和谐中国系列丛书;获国际优秀论文金奖及《神州强国人才优秀文献》(作品)神州人物金奖sh55884。《孔子特重事功论》收入《中华文库》等大型丛书,获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GLKX07091,同时被评为1999-2008十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荣誉称号,全文收入《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获奖精典》华文版。《孔子特重事功论》又获首届知识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东方之子》授予特等奖,收入《新时期领导干部理论研究选集》论文集,《时代先锋》等书。《韩非子新探》、《论韩非思想的实质》获共和国功勋谱·理论创新评选活动特等奖,全文收入其理论创新选集卷,又获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收入《探索之旅》论文卷。《论中庸之道》获中华英模理论创新与实践一等奖、中国改革功勋人物大典评为特等奖,收入《中国改革与发展理论获奖文库》等。《论天人合一》曾获中华优秀论文选一等奖及国际优秀论文奖,收入很多大型丛书。《论天人合一》获中国创新教育成果特等奖,收入《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思想》第二卷,又获科学、创新、发展——国际优秀新学术创新论坛国际金奖;又获探索之旅——改革与进步发现与思考特等奖,收入《让党旗更鲜艳》(下册·党政干部文选)及《中国精神文明大典》。《关于民主的历史考察》获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特等奖,收入《十六大的探索与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总揽》等书。《关于民主的历史考察》获国家重点人才创新科研成果特等奖A08-1583,入选《中华新领袖 改革创新英才档案》功勋人物史册,隆重特授“中国爱国十大文化领袖人才”高级荣誉称号,全文收录《全国重点人才创新学术大典》国家大型理论文献。《刘典与望麓园》收入《创新与发展论文荟萃》论文卷。五古长诗《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分子》载大型纪念册《胜利之歌》。学术专著有《宋诗通论》、《元明清文学史纲》。主编《宁乡灰汤刘氏六修族谱》响誉湖湘,影响颇巨。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优秀专家名典》等50种名人辞典中。《诗词六首》曾获中国乡土文学奖。为人处事座右铭:独立思考,学做圣贤,凭良心做事,平等待人,尊重别人的人格,与人方便,谨遵孔子的教导:“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不白白地度过一生。工作经验体会:革命者具有最大的勇敢,他理直气壮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奋斗终身。他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但绝不去追求一己私利。因此,他无所畏惧。他不做亏心事,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他受到大多数的反对和指责倍受委屈,他也不会出卖灵魂,能够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波逐流。这种人是最有毅力的人,坚持为真理奋斗几十年,最终总会获得一定的成功,促使社会前进。高祖:刘典(1819-1878年)精通《孟子》及《程氏易经》,初为曾国藩幕僚,后与左宗棠并肩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乱,历官陕西巡抚、太仆寺卿,署理陕甘总督,通政使司通政使,清史有传,以《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垂训后人。捐资创建云山书院,“宁乡四髯”即出其中,遗泽深远。曾祖:刘本铎 光绪末年任礼部主事,湖南盐法道道台。祖父:刘宜沣 京师大学堂法政学堂毕业,大革命时任中共湘中特委。父亲:刘先杜 圣约翰大学国文系毕业,历任中小学教员。母亲:周正纯 出自名门,节俭而乐善好施而闻名,含辛茹苦养育五子三女,变卖嫁妆及金银首饰给子女读书,子女中有教授一人,高级讲师三人,讲师一人,一生默默地做出巨大贡献,是贤妻良母的典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