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家畈会议 |
释义 | 1947年8月,我军贯彻中央军委“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甩开了紧追不舍的敌人,涉越了泥泞的黄泛区,渡过了湍急的沙河,便见巍峨秀美的大别山脉,似张开她热情的怀抱,把我们拥入怀中。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像一把利剑插进敌人的心脏地区,同敌人展开了反复激烈艰难的争夺战,然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进行土改工作。 10月底,刘邓大军指挥部由张家榜东移到鄂豫皖边的太湖县刘家畈。两地相距不远,这里都属于大别山南麓,山高林密,人家和田地散落其中,鸡犬之声此起彼伏,散发着十分亲切的田园气息。正值深秋时节,看一树树红枫、乌桕都红了,漫山遍野,绚丽多姿,恰似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时,让人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大军指挥部驻扎在胡姓的祠堂里,是胡姓人家主动腾出来的。刘家畈的百姓给大军也送上了大量的老布和粮食,有些人家还把家中的棉絮拆出来,让战士们做棉衣。大军都穿上了群众捐献的老布做成的棉衣,因为老布都是白色的,就用稻草灰浸染一下,有的地方染上了,有的地方没有染上,看上去像花衣裳一样。刘司令和邓政委也穿上了这种花棉衣,他们还风趣地说:“我们的部队变成姑娘队了。”我们听到这话,也都禁不住笑了。那段时间,听得最多的便是刘家畈这个地名,于是,我对那里充满向往和遐想。 10月10日,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且宣布了党的八项政策。据此,中原局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为贯彻中央和中原局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指挥部于11月9日至12日,在刘家畈胡氏新祠召开了由野战军司令部主持,有三纵旅以上领导、皖西部队支队长以上和皖西工委以上干部参加的高干会议。 会议开得既严肃又活泼。邓政委在形势报告中讲了五个问题:目前的形势、两个中心任务(土改和打仗)、武装建设、作风建设及鄂西北的教训等问题。刘司令则着重讲当前的中心任务和建立皖西区党委和军区的意义。刘、邓首长在报告中都分析了皖西地区东接津浦、西北与鄂豫根据地相连,南控长江,威慑南京,瞰制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还一再讲到这个地区是老根据地,有光荣的传统,号召大家准备作严酷的斗争,一定要依靠群众,坚守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进行土地改革,配合大军作战,迎接解放的到来。 会议期间,刘邓首长还亲自召开了当地贫苦农民座谈会,认真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疾苦和当地阶级分布的情形。邓小平同志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争取群众,才能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因此,刘家畈会议以后,刘邓大军在短时间内,普遍实行了打土豪分浮财分田地的政策,每个纵队都抽调干部战士参加土改工作,“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到1947年底,大别山约有80万到90万人口的地区分配了土地。因此,翻身的大别山农民全力支持解放军,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大别山根据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家畈会议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真正使我军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站稳脚”,变战局的被动为主动。这次会议是我军挺进大别山后,为开创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更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贯彻中央和中原局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