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后同 |
释义 | 刘后同 (1882 ~ 1961),山西解州人。 早年他从小聪明好学,不仅学习五经四书,还喜读兵书,练习剑术。光绪29年(即1903年),甘肃创设武备学堂。他立志报国,考入该学堂学习军事。因他学业甚优,备受学堂各长官器 重,毕业后由陕甘总督出面,保送他到湖北武师范学堂深造。在湖北武师范 学堂,他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的兴中会,立志献身民主革命, 推翻清廷的封建统治。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中,刘后同先生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了甘肃省的秦州反清起义,出任独立甘肃省政府陆军部长兼总招讨使。后来,他返回山西故里,任山西学生军总教练、军士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时期,他出任京畿卫戍总司令部高级参谋、黎元洪大总统的一等侍从武官。直奉战争时期,他出任曹锟部 西北路军中将总指挥。北洋政府垮台后,他改任绥远省稽查处总办。 抗日战争爆发,天津沦陷,日本人请他担任热河省主席,他避而拒之,隐名埋姓,闭门不出,以卖字为生,保持了自己的名节。抗战初期,他多次上书蒋介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攘外便可安内”的主张,建议蒋介石跟日本人打“持久消耗战”,并在战略战术上提出一整套建议。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了傅作义将军的上将级顾问,却未到职,仍在家乡居住,闭门著书立说。刘后同博学多才,不仅通晓文韬武略,而且善书画,被称作一代奇才。他一生的论著有《互爱主义》、《草书定法》、《孙子译证》。蒋介石曾拜读过他的《孙子译证》,非常欣赏他的才干,曾邀他到南京就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他婉转谢绝,未去就职。 1949年帮助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被誉为“和平老人”。 解放后全国解放后,他被选举为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府又任命他为房管局局长,直到1961年才病逝,享年79 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