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宏松 |
释义 | 简介刘宏松,男,四川泸州人,1980年7月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就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2002年6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连续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1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国际制度、中国与国际组织 主要科研成果“跨国社会运动:设置外交政策议程”,载肖佳灵、唐贤兴主编:《大国外交:决策·过程·挑战》(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研究论丛第二辑),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跨国社会运动及其政策议程的有效性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声誉、责任与公正:中国多边外交的三种需求”,《国际观察》,2004年第4期;“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世界经济与政治》改版后作者、引文与文章类型的统计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1期;“依附论视野中的拉美区域主义”,《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机制合法性与国际机制的维持”,《学术探索》,2005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浅析国际机制中的隐性违规现象及其理论含义”,《欧洲研究》,2005年第3期;“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缺失”,《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国际组织与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国际治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卡尔·曼海姆的乌托邦思想解读”,《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及其当前模式选择”,《亚太经济》,2006年第3期;“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外交评论》,2006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对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另一种理性主义解释”,《国际论坛》,2006年第5期;“《世界贸易宪法》书评”,《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冬季卷;“霸权国对多边主义制度的有限参与——以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为例”,《外交评论》,2007年第4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