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祐禅师 |
释义 | 灵祐禅师(771~853),俗姓赵,唐代长溪县(今霞浦县)人,大历六年(771年)出生,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沩仰宗的创始人。 14岁时,灵祐依法常律师出家于长溪县建善寺(在今霞浦)。后在浙江杭州龙兴寺剃发受戒,并在寺中广究大小乘经律。贞元九年(793年),云游江西,参谒高僧百丈怀海,怀海见他生性颖悟,学佛心专,允其留在身边。从此,灵祐成为参加学佛者的首领,后来又被选为所居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百丈山寺的典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灵祐遵怀海之嘱到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开法。沩山山势峻峭、荒无人烟,灵祐到那里,搭茅庵蔽身,杂于猿猱中,用橡栗之类野果充饥。不久,山下居民得知灵祐修行之事,上山帮助营建寺宇,寺僧也逐渐增多。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李炎“毁寺逐僧”,灵祐只得把僧众遣散,自己也裹头充农民,隐于民间。直到大中元年(847年),令会昌五年所废寺,听僧尼修复,户部侍郎兼诸道盐铁转运使裴休才将他迎出,让他再回沩山,重整寺宇。寺宇重修后,湖南观察使李景让奏请朝廷,赐名为“同庆寺”。之后,沩山禅风大振,四方来山寻师访道的僧人渐多,住寺僧众达1500人。灵祐坚持按照《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他们边学禅边垦荒种田,亲自给他们讲经。他在带有老庄化、玄学化的中国禅宗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别具风格的接引方式,造就大量禅学人才,其中能为法嗣的有40余人,而以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最为突出。灵祐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于大中七年(853年)圆寂。敕谥“大圆禅师”。著有《沩山警策》、《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各1卷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