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宝锣鼓舞
释义

灵宝锣鼓遍及城乡,各村民众逢年过节、集市庙会,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等,有击鼓助兴,祭神娱人,避邪镇恶之意。常见的是一台鼓,两三对锣、钹。或行进击奏,或阵地围击,鼓点大同小异。豫灵镇庙上、王家、杜家一带的群鼓,故县镇芦台村的丑鼓,程村乡苏南和营田村的猴鼓,则各具特色、独有风昧。

庙上、王家、杜家一带的群鼓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一百余人。大鼓鼓面直径三尺有佘,位居中央。无数小鼓围着大鼓,大鼓指挥小鼓,内外配合,遥相呼应。群鼓外,锣、钹数十对或交错或列队四周。击奏时,有时锣钹高举头顶,有时弯腰垂手,时而转身相背,时而互相对击,有的仰首望天,有的弯背俯首,手舞足蹈,节奏强烈,气氛高涨。即使寒冬三九天气,击奏者仍是身着薄衣,汗流浃背;酷暑盛夏,则赤背露体,气喘不已,体现出灵宝农民强悍的乡土气息。

故县镇芦台村与程村乡营田村的锣鼓队,别具特色。表演人员身着古代戏服,脸化小丑者为丑鼓队,脸化猴脸者为猴鼓队,幽默风趣。大鼓指挥小鼓,此呼彼应,时而大鼓独击,时而小鼓联鸣。击锣钹者,数十人或上百人足踏鼓点节拍,不断变换造型,滑稽幽默。行进中,击奏者还可以与观众逗趣。

提示:而今,灵宝锣鼓中极具特色的,当属阳平镇苏村的“齐天圣鼓”和豫灵镇的“亚武天锣”。

锣鼓开始用于战阵助威,后逐渐演变为民间娱乐器具.锣鼓传人灵宝,用于迎神、赛会、祈雨,后逐渐用于节日喜庆、盛会、丧葬仪式。民国时期,锣鼓这一器乐,遍布城乡村寨,大的村有三、四面鼓,小的村至少也有一面鼓,每逢春节,到处有震天动地的锣鼓声。

锣鼓.是以鼓为主乐。锣为配乐.灵宝的锣鼓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鼓面约3尺,由8人换抬。三、四人换着打,这种鼓仅原老县城有。中鼓鼓面约2尺,由4人抬,2人换打,这种遍布大王、阳店、川口、尹庄、坡头、焦村、西阎、阳平备乡。小鼓鼓面约50厘米,用绳挂在打鼓者的脖子上,或者一人背,一人打,这种小鼓以程村、故县、豫灵等乡为多。.

锣鼓的曲脾很多,约有数十种,主要而常打的有∶老三回,折麻杆、风搅雪、鳖跳崖、路行时调,花路行调,慢长行调、小路行调等.各调有各调的独特旋律,不同变化,虽说只三种打击乐器,但打起来,抑扬顿挫,协调悦耳,再者在曲调的打奏上,也是根据不同情况,打奏不同曲调,如出社火,玩龙灯、耍狮子,在行进间打路行时调,落场打花路行调,析雨打慢长行调,埋人打小路行调。

小鼓的曲调少,但鼓的数量多,每次出动,规模大者可达50面以上,人数达200余人。这种鼓讲究队形,一般是4路纵队,中间是2路鼓队,两边是l路锣队1路钗队,一人前面挥旗指挥前进.在行进中,不管打鼓的、敲锣的、击钗的都是双足按照鼓点跳着走.同时,都是把锣、钗举过头顶敲击,口中还“喔、喔”地喊着,场面相当热烈。这种锣鼓队以程村乡的营田、故县乡的芦台、豫灵乡的杜家村等较为有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