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角捷蚁 |
释义 | 基本信息记录号:AN00009 中文名:长角捷蚁 中文别名:长足捷蚁 拉丁学名:Anoplolepis gracilipes (Smith)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蚁科 属:捷蚁属 原产地:可能是热带非洲或亚洲热带地区 入侵地区广东,广西,香港,云南,福建,台湾,海南和澳门等地。 传播途径随货物、包装和填充物、交通运输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寄主对象威胁入侵地物种,如蚂蚁、蜘蛛和特有植物;取食介壳虫分泌的蜜露,间接保护害虫;对人类居所有影响,特别是食物;可捕食出生不久的家畜、家禽。 危害特征在国外,由于长角捷蚁的入侵,已对当地物种,如蚂蚁和特有植物构成威胁,极大影响了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塞舌尔,已使一种特有的石龙子--塞舌尔南蜥(Mabuya sechellensis)的数量大为下降。在夏威夷,它们则使当地特有的蜘蛛数量减少。长角捷蚁以介壳虫制造的蜜露为食,间接保护了大量害虫。它们对人类居所亦有影响,特别是食物。长角捷蚁甚至可以直接捕食出生不久的家禽、家畜。 形态特征工蚁长3.0~4.0mm,黄棕色,皮肤光滑。腹部1柄节,无螫刺;柄后腹有一个半圆至环形的泌酸孔(acidopore)。下颚的触须清晰可见。并胸腹节无刺。触角11节。工蚁触角柄节较长,可延伸至头顶后部1mm。腿亦长。 生物特征喜欢生活于已开垦的田野、果园、人类住所,还可在岩石和瓦砾堆下找到它们。在地面、灌木、树木中搜寻腐烂的尸体或活体的汁液为食,食物范围极为广泛。 控制方法可以使用有毒引诱物加以控制,但最好使用糖水诱杀。还可使用氯甲桥萘作为杀虫剂,但效果不一定很好。在自然条件下,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保护完整的有多种微生物和健全的无脊椎动物群体的自然栖息地。而在楼房和船只等人类环境中目前也只能用杀虫剂控制。在我国,还需对其进一步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