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释义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3 年6月28日改建为人文学院。学院下设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科学史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文科素质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外文名: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College of Humanities 硕博点: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系部: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 院长:王杰 副院长:唐一中、李咏吟 学院概况学院历史在110余年的悠悠岁月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交大历史上曾涌现出诸如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蒋梦麟、马衡、洪深、朱屺瞻、邹韬奋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改革开放揭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发展新篇章。1985年新建社会科学及工程系和文学艺术系,开启了重振上海交大人文社会科学的进程;1997年组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搭建新平台。 进入新世纪上海交通大学着手构建人文学科新布局。2002年起,以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关学科为基础,先后分离出法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年6月,以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为基础,又分离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的人文学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基础学科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大本营。 机构设置人文学院现有四个系两个中心(基地)。 四个系为: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两中心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基地)、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 学位设置人文学院现有文学、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学5大学科。其中:博士点1个:科学技术史; 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专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本科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方向) 师生概况学院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20人。在读博士生29人,在读硕士生39人,在读本科生84人。 发展目标根据上海交大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经过10年左右的潜心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基础学科,若干学科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打造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为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把人文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基础厚实、育人贡献卓著、社会影响广泛、学术人才集聚、人文氛围浓郁的学术重镇。 学院领导党总支书记:关增建 院 长:王 杰 副院长:唐一中 副院长:李咏吟 副院长:陈业新 党总支副书记:杜夏明 院长助理:徐国良、丁晓萍、汪雨申 学科建设中文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前身是1908年的国文系科,2003年恢复重建。目前,中文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中文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总数的79%。近年来,该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项;此外,夏中义教授主持的“百年学案典藏书系”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满足社会对中外文化交流人才的迫切需要,中文系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了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方向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本专业在注重研习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向文化延伸,并以对外传播中国文学文化为目的,具有文化取向和对外取向两大特征。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在政府涉外部门、政府文化部门涉外机构、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各团体组织、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传媒、使领馆或其他驻外机构的文化交流部门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或相关工作。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方向) 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历史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于2003年10月成立。教师8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2008年9月,历史系曹树基教授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浙南山区土地契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松阳县石仓村为中心”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立项。该研究课题的立项,结束了我校承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为零的历史,是我校加强文科建设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性事件,该项目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有史以来立项的第六个项目,我校是获得该级别课题的上海市第三所高校。曹树基、李玉尚的《鼠疫:战争与和平——1230-1960年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一书获200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硕士点:专门史 哲学系近年来,本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2部,主编和参编哲学教材8部(其中2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7项(其中7项获奖);教师获教学研究奖3项,获各类教学奖8人次,其中1人获上海市优秀教师奖。成果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等诸多领域,内容涉及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点:科学技术史 硕士点: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初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基地,2003年4月已被教育部正式授牌。基地建设以来,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如,每年对新生进行语文水平测试、每年举办“文治杯”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经常性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向学生推荐100本人文阅读书目、组织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共14本;2001年12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5月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8月、2002年8月主持了两次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2002年5月主办全国大学语文第九届学术年会,发挥了基地的辐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有一支15人的教师队伍,主要从事艺术鉴赏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校学生艺术团建设。1995年,我校被教育部体卫艺术教司列为“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艺术教育的上海地区试点”;1999年,我校又被列为普通高校的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艺教中心则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艺教中心教师自编自录的教材和CD获得了学校的教材优秀奖和教学成果奖;而校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队、话剧队和电声乐队等)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上海市和全国乃至国际音乐节比赛中争金夺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现有教师15名,其中副教授5人。 各系概况中文系(含夏中义教授担任主任的交大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谢柏梁教授担任主任的交大跨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现有教师 15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谢柏梁担任中文系主任。 本系教师近 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论著、译著20多部。先后曾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一项、上海市社会科学项目两项、美国社会科学会基金项目一项。谢柏梁教授主持的《世界悲剧文学史》获得全国外国文学优秀著作奖,《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入选教育部优秀研究生教材;其参与编写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获得国家图书奖和教育部教材一等奖。夏中义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 历史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正式成立于2003年10月。现有教师8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曹树基教授、刘统教授、高福进教授、陈业新副教授、潘星辉副教授、徐临江博士、任玉雪博士、余蔚博士。目前已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等近20门。专业方向主要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专门史。本系已经建有“战争与革命”研究室,由刘统教授主持,并聘请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山极晃教授和日本岛根大学鹿锡俊教授为客座教授,合作展开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战争与革命之专题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中日战争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务的日本技术人员调查”,得到日本文部省资助。本研究室所藏研究资料独具特色,且初具规模,并在进一步扩展当中。本系还拟建立“新制度史”研究室和“环境与疾病史”研究室。相关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系主任由曹树基教授担任。 哲学系本系现有教师9名,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近 5 年来,本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出版著作 12 部,主编和参编哲学教材 8 部(其中 2 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 17 项(其中 7 项获奖);教师获教学研究奖 3 项,获各类教学奖 8 人次,其中 1 人获上海市优秀教师奖。成果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等诸多领域,内容涉及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等方面。 系主任由王平教授担任。 科学史系 :全称:科学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系。本系现有教师12名,教授6人(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讲师3人。近 3 年来出版著作近 30 部,发表论文 100 多篇。其中江晓原教授的“武王克商年的推定研究” 2001 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回天 —— 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获上海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天学外史》 2002 年获台湾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佳作奖;关增建教授的《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首部计量史著作,获日本松下财团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 系主任由江晓原教授兼任。 职能部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 年初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基地, 2003 年 4 月已被教育部正式授牌。基地建设以来,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如,每年对新生进行语文水平测试、每年举办“文治杯”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经常性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向学生推荐 100 本人文阅读书目、组织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共 14 本; 2001 年 12 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 年 5 月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 年 8 月、 2002 年 8 月主持了两次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 2002 年 5 月主办全国大学语文第九届学术年会,发挥了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主任由夏中义教授担任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以原上海交通大学“两课”教育中心为基础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中心”负责上海交大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及相关学科建设工作。“中心”下设四个课程组和一个研究所,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所。现有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黄伟力教授任“中心”主任,胡果文、胡涵锦教授任“中心”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现有教师12名,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0人,主要从事艺术鉴赏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校学生艺术团建设。 1995 年,我校被教育部体卫艺术教司列为“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艺术教育的上海地区试点”; 1999 年,我校又被列为普通高校的 32 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艺教中心则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 5 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艺教中心教师自编自录的教材和 CD 获得了学校的教材优秀奖和教学成果奖;而校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队、话剧队和电声乐队等)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上海市和全国乃至国际音乐节比赛中争金夺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中心主任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敏担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