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作干 |
释义 | 梁作干 男,1926年11月生,广西平南人。1952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8月调入暨南大学历史系(暨大停办期间在华南师院历史系),历任世界史教研室副教授、教授、室主任兼中外关系史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及硕士导师。现已退休。从1952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世界古代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研究。在学术上曾就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提出新见解,并系统阐述财产形态问题。分期问题基本上支持著名史学家尚钺、何兹全等见解,但更加向前推进一步,把西晋帝国的灭亡视为中国古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在理论上以财产形态理论为依据,自成体系。《宗教改革是古代中世纪阶级斗争的思想形式》,刊于《光明日报》1960年12月22日;《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政治运动》,刊于《羊城日报》1961年6月1日;《私有财产形态论》,连载于《暨南大学学报》1979年创刊号和1980年第1期;《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西晋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恢复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分别刊于《暨南学报》1982年第2期和第4期;《罗马·法兰克社会封建化的道路》,载于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的《学术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在中国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领域里发表了《私有制财产形态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西晋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灭亡》等十余篇论文,撰写了《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约38万字)的专著,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同行中享有盛誉。他在研究中努力钻研马恩著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祥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意见,并形成颇具特色的自成系统和相当严密的体系,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和好评。他曾荣获1982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