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济亨 |
释义 | 名片梁济亨,189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代举人。就读于广东农业大学,同时兼职教师。后到日本实习。1927年4月15日,在阳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5月3日,与敖昌骙等16位革命志士被递解广州,囚于南石头监狱。1928年9月5日被杀害于广州红花岗。 人物简介梁济亨(1896~1928),阳江平冈良朝村人。189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代举人。曾就读于广东农业大学,同时兼职教师。后到日本实习。1924年回国,积极参加改组国民党的活动。翌年,任南路前敌政治宣传委员会和第十师政治部宣传委员,并随第十师到阳江筹组国民党阳江县党部。1926年3月15日,国民党阳江县党部成立,任执委兼组织委员。1927年4月15日,在阳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5月3日,与敖昌骙等16位革命志士被递解广州,囚于南石头监狱。1928年9月5日被杀害于广州红花岗。 人物生平追求进步梁济亨出生于良朝村的一个书香门第,有八个兄弟姐妹。由于家族大,人口多,他从小生活比较艰苦。中学毕业后,他就自谋生活,攒钱进修,后进入国立广东大学农学院就读。上大学后,靠兼职任教维持学业和生活。 梁济亨在读大学期间,不但没有花费家里的一分一毫,反而兼职任教,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供几个弟弟上学。三个弟弟读到中学毕业,都当起了教师(五弟、六弟也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大学毕业,还争取到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出生在清朝末年的梁济亨,也成长在民主革命的烽火年代。梁济亨虽是个年轻的乡村学生,但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追求进步,又有抱负,有革新潮流的意念。而且,他刻苦好学,知识面广,能诗会画,才华出众,是个难得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读中学期间,梁济亨就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他广交社会上层人物,接触广泛,为他在革命早期发动和联络各方力量,到处奔走,宣传演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生长在农村的梁济亨,了解农民所受剥削压迫之痛苦,对农民反迫害、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深有感触。他曾在当时的广东省《少年先锋》第五期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青年农民的自言自语》。这篇文章吐露了贫苦农民的心声,揭露和抨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迫害;这篇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给当时正在兴起的工运、农运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赞扬。 投身革命留日回国后,梁济亨回农大任教,不久就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作。1924年,他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的活动,1925年初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南路前敌政治部和第十师政治部工作,任宣传委员。 1924年,孙中山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宣告国共合作开始。这推动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全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1925年,全国大革命风暴到来。同年9月中旬,梁济亨回阳江筹建国民党阳江县党部,后因形势不利,他又回到广州。同年11月7日,国民革命军进占阳江,他随军再次回到阳江筹建国民党阳江县党部。中共党员敖昌骙、谭作舟分别于1926年1月和5月回阳江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中共阳江县支部于1926年3月初正式成立,国民党阳江县党部(下称“国民党县党部”)则在同年3月15日成立。此后,工农运动在阳江地区蓬勃兴起,几个月后,相继成立了酒米、民船、铁器、酒楼茶室等一批又一批的工会,各区乡的农会、农军、渔业工会也相继成立,并积极展开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梁济亨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担任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委员,经常到各区乡、学校宣传演讲,发动群众,组织成立工会、农民协会,进行援助省港大罢工募捐等工作,经常几个星期都难得回一次家,由于他在阳江地区扶助工农运动的浪潮中作用突出,特别是在“五卅惨案”和“省港大罢工”运动中,工作特别积极,反动势力深恶痛绝,所以也成为其围殴攻打的一个重要目标。有一次,梁济亨正在支持酒米工会进行罢工,向资方作斗争时,资方竟勾结反动派和暴徒对我父亲进行围攻殴打,并用石头掷击、追打;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梁济亨的革命热情。 1926年3月30日,阳江各界对外协会、国民党县党部偕同各界团体50多个约万余人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大会,由梁济亨主持,各界团体代表演说,对支援、声援“省港大罢工”的意义、作用分析得十分透彻,听者莫不感动。会后,阳江各界对外协会、国民党县党部组织劝捐队和宣传队进行援助“省港大罢工”的募捐工作。 募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阳江各界第一期就捐款毫洋700多元。他们还推选梁济亨和林振环、敖华衮、谭作舟去广州慰问罢工工友,将捐款送交罢工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出版的《工人之路》(特号),多次刊登有关阳江工农革命运动的消息。 英勇就义正当工农运动兴起和蓬勃发展的时候,国内外反动势力因受到沉重打击而怀恨在心。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危险倾向日益显露,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以进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大“清党”。在阳江县,反动头目统一行动,忠实地执行了国民党右派的秘密指令,在4月15日凌晨2时,突然发动大逮捕,短短几天内就抓了二、三十名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志士。5月3日,反动派将梁济亨和敖昌骙、谭作舟等16名革命者解往广州南石头惩戒场囚禁。 虽被捕入狱,但革命者们的意志并未被征服,与反动派的斗争也未停止,反而激励了他们继续斗争的志气和决心。据梁济亨夫人和敖昌骙夫人讲述,梁济亨和其他革命者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和迫供,手段极其残忍,但他们仍英勇斗争,坚持真理,不肯暴露组织,不肯出卖同志。 梁济亨鼓励并抚慰他的夫人说:“意志要坚强,坚信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的,回去要养育好子女,长大成人,继承革命事业……” 1928年9月5日,天空笼罩着乌云,反动派终于下毒手了。除其中一人被判无期徒刑外,梁济亨和敖昌骙等15名革命者被押往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在囚车开赴刑场时,父亲和其他革命党人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革命定能成功!”等口号。他们忠于革命事业、从容就义、正气凛然、英勇牺牲的精神,震撼人心。 激励后人梁济亨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梁济亨夫人的耳朵里。她悲痛万分,常常以泪洗面,为了儿女们的安全,她强忍泪水,收拾行李,将家从阳江县城带回了良朝村里。 在白色恐怖而又极端贫困的日子里,母亲遵照父亲的遗嘱,忍辱负重,经受住了各方的考验和打击。她费尽心思,含辛茹苦将梁济亨儿女们养育成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梁济亨夫人毫不犹豫地鼓励和支持儿子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梁济亨牺牲后,安息在广州银河革命公墓。 故居探访梁济亨故居在平冈镇良朝村。一条平坦的硬底化公路,将两边的稻田分隔开来,指引着我们前行。绕过几排装修一新的小楼房,沿着良朝村委会旁的小道往里纵深,几条纵横交错的小巷,串连起了一片住宅区。 和先前看到的小楼房不同,这里大都是青砖瓦房和泥砖房,但很多房门紧闭,还有的因年久失修部分破损。巷道里,偶尔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走过,还有“叽叽喳喳”的鸡群,打破这里沉淀已久的宁谧。 热情的村民,带领着我们穿过一条又一条巷道,最终停在了一个门牌前:“良朝村一巷一号”。村办公室主任梁定环说,这就是梁济亨曾经的家。和普通的民宅不同,梁济亨的家门口,方方正正的石板梯撑起了一个青砖土瓦的牌楼,石板梯间绿草丛生,青砖上也爬满了灰黑色的苔藓,但牌楼依旧完整无缺,透出一股历史浸润的气息。 穿过门楼,里面的建筑群更让人惊叹:一排又一排的青砖房错落有致,不似想象中的气派,但简约而不失庄重,古朴而不失大方。绕过客厅,后面是一矩形天井。两侧略宽,有侧门可通向后园,两旁厢房对立。整座故居由四进三井构成,呈“T”型布局。 炽热的阳光,从四面低垂的井檐幽幽射入方形井池,映照着四周的窗棂。井池由规则平整的方形石块成斜纹井格状铺成,井沿由规则的条石砌筑。 梁定环说,梁济亨的祖父是清朝举人,随着名望的提升、财力的日益雄厚和家族的壮大,他请人设计建设了这样一个占地逾千平米的院落。为了显示他的步步高升,院落依山傍水,四个分区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四进宫”。 梁济亨和他的兄弟姐妹,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虽然,这里的一切如今已变得荒凉,但细细打量,还存留不少古韵古风:屋檐下的外墙上,依稀可辨花鸟等图案;屋内的横梁,由一截截的木质画框拼成,工艺十分精美;打开一些紧闭的房门,还能看到一些古时的木家具,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梁定环说,梁济亨被抓之后,他妻子就带着孩子从阳江县城回到了这里生活。后来,老婆去世,孩子去了广州,房子就被陆续分给其他的亲人居住。如今,很多亲人也都去了外地,只有几户还留在这里。 追随梁济亨参加革命的梁洸亨和梁泮亨是两兄弟,他们的老房子也在良朝村。由于没有后人,他们的泥土房早早地被卖给了别人,如今修葺成了平整的青砖房。不过在青砖房的后围,还能看到一些泥土墙和堆砌的土堆,村民们说,这些都是房屋修葺后留下的,也是有关这两兄弟最后的记忆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