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江故道 |
释义 | 长江故道,即长江已经改道的旧河道,其根本成因是河流发生改道。长江故道密集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荆江段,有石首长江天鹅洲、黑瓦屋等故道。 形成原因长江河流改道有由内因引起的,也有由外因引起的。外因包括构造运动使某一河段地面抬升或下沉,冰川、崩塌、滑波将河道堰塞,人工另辟新河道等。 长江故道密集分布地区长江冲出三峡后,在一望无垠的两湖平原上恣意扶摇摆动。在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之间,长江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誉满华夏的“九曲回肠”景观,“九曲荆江”也因此而得名。而在水深流急、崩岸频繁的长江石首河段,却是荆江河曲最多且地势最险要之地。自古以来,荆江流域就流传着“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石首”、“石首河湾,曲冠荆江”、“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等民瑶。 长江故道的形成荆江河曲的移动和变形在石首境内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裁弯取直事件,由此导致了石首的地貌典型而又独特。远古的时候,由于河曲的频繁发育和蠕移,加上历史资料的欠缺,石首境内究竟发生了多少次裁弯取直事件现在已无从查考。但据现有水文资料记载,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至上个世纪20世纪末的140年间,石首江段曾发生了街河子、月亮湖、古长堤、大公湖、西湖(今人民大垸农场境内)、碾子湾、中洲子、沙滩子、向家洲等多处裁弯取直事件。其中在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仅一年之内就发生了两处自然裁弯取直事件。在所有裁弯取直过程中,只有中洲子属人工裁弯取直,其他均为自然裁弯取直。 河曲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横向移动(或变形)上,其特点是其弯道凹岸不断受单向横向环流侵蚀,并崩坍而后退;而凸岸不断受堆积,且相对淤高而前进。在河曲的移动过程中,河弯愈来愈弯曲,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也必然愈来愈狭窄,最后导致被洪水冲决而裁弯取直。而裁弯取直后的新河道,由于坡降变大,流速增大,侵蚀搬运力增强,河道便迅速扩大,此时又有可能发展成新的弯曲。但老河道则相反,裁直后随即发生大量堆积,逐渐与河流隔绝。待老河道完全断流后,被淤塞的老河道便成为湖泊,形似牛轭,地理学上称为“牛轭湖”。 这种牛轭湖就是我们在地图上所见到的“长江故道”,它是一湖二名。当今,我们在最新出版的《石首地图》上能够发现的“长江故道”有:江北的北碾子故道、沙滩子故道、中洲子故道、大公湖、向家湖(北门口)、西湖(今监利境内)、古长堤(遗迹)等;江南的月亮湖、鸭子湖、黄家拐湖、街河子(遗迹)、山底湖、廖家渊、白莲湖等,共计10多处。江北的蛟子河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现两端被人为堵塞(西端有闸与长江相通),不能算作“长江故道”。 1949年前,流经石首全境的长江干流流程达160公里。然而50余年来经过几次大的裁弯取直,石首江段现已缩短流程69.7公里。这几次裁弯取直的具体时间如下—— (一)1949年7月,碾子湾自然裁弯取直。(二)1966年10月25日,中洲子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动工,至1967年5月23日竣工疏通。( 中洲子河弯位于石首藕池口下游约81公里。裁弯前河段长37公里,弯颈最小宽度3.5公里。) (三)1972年7月22日至31日,沙滩子自然裁弯取直。 (四)1987年5月至1996年6月,向家洲洲滩普遍崩宽200至300米。1994年6月1日,向家洲狭颈崩穿通流。 据考证,东晋以前,石首无堤防,长江石首段仅以穴口导水。清同治丙寅《石首县志》载:石首江岸南北,前代之为口者,以《水经》考之,多至十余处。又载,(石首)东晋始修荆江大堤,唐末五代高季兴割据荆南,将荆江南北大堤基本修成。《宋史.谢麟传》载:石首宋初江水为患,堤不可御。至谢麟为令,才迭石障之……既然石首古代无堤防,且当时江面极为广阔(古云梦泽),那么现今出现在石首南境的破湖、东双湖、黄莲湖、白莲湖、上津湖、北汊湖、牛角湖、湘洋湖、中湖、大汊湖、宋湖、三菱湖、杨叶湖、白洋湖诸湖,均属长江遗迹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湖泊就是古时的“长江故道”,只不过这些“故道”是江水受堤防约束而遗留下来的产物。 长江裁弯取直带来的结果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裁直后改变了河道流向,平衡了过流能力,减轻了洪涝威胁,缩短了运输航程,为进一步治理江河提供了宝贵经验。不利的方面是裁直后会引起堤垸大量崩塌(一弯变,弯弯变),并出现河道淤塞,洪水泛滥,垸田废弃等弊端。自然裁弯后也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酿成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如向家洲崩穿通流后,下游的鱼尾洲、金鱼沟等地便接连发生了大面积崩塌事件,由此给大垸、小河口等乡镇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长江故道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一般说来,长江故道江宽水深,资源充足,水产十分丰富。在江北北碾子故道,国家级老河渔场芳名远播;在沙滩子故道,国家级白鳍豚和江豚自然保护区闻名世界,故道边还有大名鼎鼎的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在鸭子湖、月亮湖等地,到处莲荷飘香,群鸟飞翔,渔歌互答,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此外,长江故道所处的湿地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生长的乐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长江故道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精美王冠。 主要的长江故道狭义的长江故道集中在湖北下荆江江段的石首和监利境内。主要有:石首的北碾子、天鹅洲、中洲子、老河和监利的上车湾、老江河等。 一.石首市 1.碾子湾长江故道 因形如碾槽而得名。总面积13.5平方千米。1951年长江自然裁弯,分碾子湾为江北、江南两部分。其中北碾子湾长江故道(又名箢子口故道。)河宽约500米,水面6000多亩,长10千米。现建有国家级老河渔场。南为黄家拐湖,因临近黄家潭村附近的堤拐而得名。现有水面2.6平方公里,蓄水量500万立方米。 2.天鹅洲长江故道 亦名沙滩子故道、六合垸故道。面积约6平方千米。原在江南。1972年7月因长江六合垸江道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形成长2.5千米的新河道,缩短河程20.7千米。现建有天鹅洲闸与长江相通。湖面河宽1200米,总水面约2万亩,湖长20千米。现建有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白鳍豚(江豚)自然保护区。是长江故道群湿地中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白鳍豚与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中洲子长江故道 亦名黑瓦屋故道。因处市所有淤洲之中而得名,面积约3平方千米。1966年10月至1967年5月进行中洲子江道人工裁弯工程,建成长4.5千米,宽2千米的新河,缩短河程28.9千米。 二.监利县 1.上车湾长江故道 为湖北监利上车湾和湖南华容县集成垸交界处,是湖南省唯一一片地处长江以北的“飞地”。河段长35.8千米,而颈部距离仅3千米,河道变化不定,仅百余年来就发生自然截弯10多次。1968年12月至1971年1月实施人工裁弯。 2.老江河 位于监利县境东南部,地处尺八、柘木、三洲三个乡镇之间,呈牛轭形,约长20千米,宽1千米,面积18平方千米,承雨面积138平方千米。建有国家级老江河渔场。 3.东港湖 位于监利尺八镇境内,南北长,东西狭,椭圆形。又称通江湖。面积7.3平方千米,最大蓄水量1080万平方米,有效容量640万平方米。 相关流经 河流遗迹湖泛指湖泊形成而言,并非具体湖名。这类湖原为长江的一部分,后因河道变迁以及人工裁湾的影响,原弯曲的河道的上、下口逐渐淤塞封闭而形成。因形似当地农民犁田套在牛颈部的农具牛轭头,故名牛轭湖。这种牛轭湖就是我们在地图上所见到的“长江故道”,它是一湖二名。长江故道又称牛轭湖、弓形湖、月亮湖、马蹄形湖,是当曲流发育的河流流水切穿曲流颈部或人工截弯取直后,原有河道积水形成的湖泊。因状似牛轭、月亮、弓形或马蹄形而得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