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凉丰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凉丰村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庙下乡中外部,是2008年由原东溪村、凉蓬村、板角村三村合并而成,离庙下乡政府2公里左右,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5亩,山林面积3764亩,有1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农户335户,人口10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人)。现有村两委7人,民兵、团、妇、治保调解等组织齐全,运行正常。2010年度有低保户15户29人,人均收入为7352元,60周岁以上老人有164人。 近年来,凉丰村充分利用处于庙下乡中外部,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开阔平坦等优势,竹拉丝、炭化蔑、竹炭、竹筷子、棒冰棒等竹制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沿公路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竹制品加工厂达50余家,在竹制品加工厂务工的人员达到560多人,年发放加工费达800余万元。全村基本劳动力都从事竹制品加工,每天消耗毛竹原料达50余万斤,其中90%的毛竹原料需要从外乡、外县、甚至外省运进,凉丰村已成为庙下乡最大最重要的竹制品加工集聚地,为庙下乡农民的增收,为竹加工龙头企业提供成品、半成品原料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凉丰村“小规模、大群体”的竹制品粗加工集聚地优势已基本形成。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1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2.8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荞子等作物;拥有林地2560亩,水面面积76亩,其他面积1276亩。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7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8.3%。该村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洋芋、荞子特色产业,。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电。全村有50户通自来水,有6户饮用井水,有5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分别占总数的44%和4%)。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 该村到2007年底,全村有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29.15%;畜牧业收入10.3万元,占总收入的29.9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13头,肉牛13头,肉羊38头);林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8%;第二、三产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3.96%;工资性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99%。农民人均纯收入7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3.65%),在省内务工4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0户,共乡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1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人,劳动力137人。该村全部为汉族,总人口数为21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95.89 %;享受低保3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北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联合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9人,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9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21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其中男党员7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出售困难。 2、科技、教育、文化落后,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 3、群众看病难,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优质马铃薯400亩,养猪240头、牛20头、羊50只。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98元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