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州佛塔 |
释义 | 利州佛塔,又名精严禅寺塔,矗立县城东蒙古族高中古塔分校教学楼东北角,系辽代所建,是一座稀有的砖雕艺术品。塔高34.1米,为八角密檐式砖塔。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据《承德府志》记载,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严禅寺圆盖和尚塔,铭文为北京路转运度支判官赵秉文所撰:“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样,八面玲珑。”故称此塔为精严禅寺塔。 当你来到塔下,总会看到成群的紫燕围着古塔上下翻飞,燕鸣呢喃。每日,古塔东浴朝霞,西瞻落日,享受七彩的阳光。它见证着县城的变化,谛听着大凌河的汩汩涛声,也给古塔下生机盎然的美丽图画添上了古色古香。 古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型,塔基边长均为5米,石条砌成,高出地面6米。古塔的下两层为塔身,空心楼阁式,塔身以上共七层,为实心密檐式,收度很小,在辽代塔中很是少见。精严禅寺的第一代住持圆盖圆寂后就葬于塔内。每层塔面为白色,整个塔身灰白相间,上部迭砖六檐,檐下饰方砖浮雕一周为“二十四孝图”。浮雕上面有莲花座,座上除了正面外,每面各有三只砖雕狮子驮着平座。平座上为第一层塔身,南面辟有门额为圆拱状、内外相同的券门,两侧嵌有石碑,上面分别用正楷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字。东、西、北三面为假门,门侧为面目凶狠,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的浮雕力士。其余四面雕有八大金刚,神态惟妙惟肖。第二层塔身守卫四门的为八尊力士,基本与第一层相同。另有八尊慈眉善目,神态各异的菩萨浮雕,使古塔平添几分亲切和敬意感。塔身以上七层密檐均为砖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间是砖雕花卉。塔顶为攒尖式,中心露有铁刹杆,塔心内部空心到顶。第一层塔室为八角型,室顶中心有一方孔通往第二层塔室,第二层塔室为方型,室顶中心有一方孔直通塔顶。 古塔下是高台和灵官殿,为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修缮古塔时所建,成为与古塔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殿内宽敞明亮,当年佛事鼎盛,是僧人焚香默坐,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与古塔相称的还有塔西的“守性寺”,系光绪34年(1908)由儒、道、释三教住持合建。该建筑为七进式,布局别致,连接巧妙,禅房、殿宇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甚多,那精美的图案显示了我国清代雕刻艺术的极高水平。在这些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中轴线上五进歇山式的“玉皇阁”,是三层阁楼,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掩映在青松桃李之中。 关于这座古塔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塔底下有个泉眼通往龙宫后门,径直流向南面的水潭。水潭周围放牧着一群牛羊,一天,龙王的九个儿子到水潭玩耍,看见岸上的牛羊就上前吞食。村民们用棍棒赶跑了龙子,惹下了大祸,龙子们驱动洪水残害百姓,淹没了庄稼,冲走了牛羊,毁坏了房屋。正在人们商量堵住泉眼的方法时,来了一位七旬老道,自称是清风道人,路过此地想讨碗水喝。当老道把碗插进水里时,洪水顿时便退了。老道又围着泉眼画了一幅八卦图,并告诉人们在八卦图上建造一座宝塔,就可保护子孙安宁。于是,人们就筹备建起了这座八面玲珑的宝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