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砾岩岩溶地质公园 |
释义 | 砾岩岩溶地质公园位于安县西北部,南西与绵竹、北西与茂县、北东与北川县接壤,面积474Km2。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公园内最重要的地质遗迹是:三叠纪深水硅质海绵形成的生物遗迹和礁相石灰岩丘;国内唯一的砾岩形成的岩溶峰丛、石林和洞穴地貌;龙门山前的温泉等.园区处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地貌上由涪江流域冲积平原向西逐渐过渡到龙门山前山的丘陵与山地。区内最低处的河谷海拔560 m,最高峰千佛山海拔2922m,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29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降雨量1261mm。 海绵动物是一种海生低等底栖固着生物,通过身体表面的开孔吸收养份,排泄和生殖。它在地质历史中断续出现,由寒武纪衍生演化至现代,在地质时代中曾经是主要的造礁生物。 生物礁多以浅水环境为主,深水礁罕有。一般生物礁在海底的生长深度在20m以内,而安县硅质海绵礁的生长深度为100m至200m,为典型的深水礁。海绵礁通常以钙质为主,硅质少见;构成安县海绵礁的海绵动物主要是硅质六射海绵,世界上其它地方已发现的硅质六射海绵十分稀少,主要是化石碎片,很不完整,也未形成生物礁,在安县一带发现如此大量的并形成大规模生物礁的硅质六射海绵,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它的生物种群也是独一无二的。本区的硅质六射海绵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呈杯状、碗状、壶状、草帽状、蜂巢状、花瓣状等数十种形态,最小者不足1毫米,最大者直径可达80厘米,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海绵。安县海绵礁的礁体高度达40—60米,而欧洲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海绵礁仅高20米左右。目前安县及其附近地表可见的礁体有100余个,分布范围约266平方公里,估计埋藏于地下的礁体超过700个,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区内海绵生物群的极度繁盛。 绵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气温14.7℃~17.3℃,极端气温-4.5℃~39.4℃,无霜期平均253天~301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