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椿街 |
释义 | 长椿街是北京市的街道,原名象来街。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就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也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喻视吉祥,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的名称,后改为长椿街。 简介长椿街地名得自长椿寺古庙。长椿寺建于明代,明万历年间,苦行僧归空和尚来北京,传说其可以“一再七日不食,日饮水数升”。众人把他看成有道行之圣僧。迷信佛教的孝定皇太后就为其建了这座长椿寺。1965年,把下斜街南段划入,合称长椿街。 北京市长椿街原名象来街 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就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也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喻视吉祥,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的名称,后改为长椿街。 有关记载长椿街(象来街)的得名可以从字面上来解释。明朝把象房设在宣武门内西城墙北时,还没有象来街。明《工部志》记载:“象房,弘治八年修。”在明代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提到“宣北坊有驯象所营”,但没有关于象来街的记录。 清代学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象房桥,西沟沿水由此出水关入护城河。”还有一条名为象来街的普通胡同,除了书中寥寥三个字外,再没有其他解释。 民国陈宗蕃编著的《燕都从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宣武门大街而西,为宣武门内西城根,东曰象房桥,众议院、参议院在焉。众议院今为法学院,参议院今为法政学院。众议院之西,原为大明濠,自宣武门外入水关,南北贯阜成门大街以达于西直门大桥之横桥,今由城根至阜成门之一段,已平为马路,曰沟沿大街……自沟沿大街以西象房桥以北为沈家街(《顺天府志》称为温家街),为象来街。” 从中大致可以推断出,宣武门内西城根以东为象房桥,象来街就在象房桥以北,沟沿大街(现佟麟阁路)以西。 详细叙述象来街位于宣武门西侧一里左右,原来这里是明清时代饲养大象的地方。 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 古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万象更新之意。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蔚为壮观。 为象来街取名的,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心里一直佩服。象来街在象房旁边,现在宣武门十字路口西北角那幢十层的楼房即是。有案可稽,它是明弘治八年(1495)建的。那时的大象并不是现在动物园里的宠物,而是参与朝政的礼仪,清人书中记载“午门立仗及乘舆卤薄皆用象。”据说,那时的象是分等级的,吃的食物也是分“几品料”的,煞是了得。百官进朝入毕,象会立刻“以鼻相交,无人敢越矣。”那情景非常壮观,颇似现在的仪仗队。 对于普通百姓,宫廷中御象的壮观,是看不到的,但每年阴历六月初伏时,象房里的大象要迤逦而出,红帐引导,旗鼓相迎,跨过象房桥,到南边一点的护城河洗澡,那情景一样的壮观。大象从象房里出来,列队到护城河走的这一段路,就是象来街。我猜想,护城河畔,人头攒动、翘首眺望大象出场的情景,一定如现在仰望明星出场一样,当大象终于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忍不住高喊起来:象来了,象来了!这地名是不是就是如此人口相传而来?如果仿照驼房旁的地方取名驼房营(在朝阳区)一样,也叫象房街,该多没味!一字之差,多了动感,多了诗情画意。 我的猜想也许不会没有道理。书上有载:每年六月大象在护城河洗澡,成为了当时的节日。定是如同贵妃出浴一样,成为一景,轰动京城。明代画家崔青蚓曾画洗象图,诗人吴梅村专门题诗记载其盛况:图成悬在长安市,道旁观者呼奇绝。据说观者早就有人预租好临河房子的好位置,河边搭起茶肆食摊的棚子,热闹得如同如今的地坛庙会。清时号称“南朱北王”中国两大诗人都曾为此留下诗。朱彝尊诗:“后园虚阁压城壕,溅瀑跳珠闸口牢。正好凭栏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王士禛诗:“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钱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那时,王住琉璃厂火神庙夹道,朱住海柏胡同,离这里都是几步之遥,近水楼台,看着方便。 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清代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从而被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这一名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