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北京市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陈玉 编 丛 书 名: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68785 出版时间:2005-06-01 版 次:2 页 数:13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育与考试 > 中等教育 内容简介《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材。《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是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二版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礼仪引论、礼仪与道德概述、礼仪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职业学校学生仪容仪表礼仪规范、职业学校学生不同场所礼仪规范、交往礼仪、涉外礼仪及宗教和节日礼仪习俗。 《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与学生就业要求,配套出版光盘,突出礼仪基本知识与常规训练。 《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还可作为旅游、服务等相关工种的培训教材。 《礼仪规范教程(第2版)》采用出版物短信防伪系统,同时配套学习卡资源。 目录第一章 礼仪引论 第一节 礼仪概论 一、我国礼仪的起源 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三、礼仪的含义 四、礼仪的特征 五、礼仪的作用 六、礼仪的原则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一、站姿 二、坐姿 三、走姿 思考与训练 第二章 礼仪与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简述 一、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三、家庭美德 第二节 礼仪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一、礼仪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二、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的途径 第三节 表情、手势礼仪 一、表情 二、手势礼仪 思考与训练 第三章 礼仪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 第一节 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要求 二、礼仪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二节 礼仪修养 一、修养的含义 二、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递物、接物、进出房问的礼仪 一、递物、接物的礼仪 二、进出房间的礼仪 三、进入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的礼节 思考与训练 第四章 职业学校学生仪容仪表礼仪 规范 第一节 仪容仪表 一、清洁 二、美容 第二节 服饰礼仪 一、西服、领带、饰物 二、不同场合的着装 三、职业学校的学生装 第三节 发饰礼仪 一、发型 二、头发的保养与护理 思考与训练 第五章 职业学校学生不同场所礼仪规范 第一节 校园礼仪 一、课堂礼仪 二、尊敬老师 三、友爱同学 四、校园其他礼仪 第二节 家庭礼仪 一、家庭关系 二、待客与做客 三、尊老爱幼 四、邻里团结 第三节 公共场所礼仪 一、维护环境卫生 二、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 三、行走、乘车礼节 四、观看演出的礼节 五、送花礼仪 思考与训练 第六章 交往礼仪 第一节 办公室礼仪 一、整洁、端庄的个人礼仪形象 二、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同事之间的礼仪 四、办公室里的语言 五、办公室里的体态 六、办公中的礼节和道德 七、向领导汇报工作的礼仪 八、秘书礼仪 第二节 公务礼仪 一、安排会务的礼仪 二、与会者的礼仪 三、处理公文的礼仪 四、函电礼仪 五、请柬礼仪 六、公务拜访礼仪 七、签字礼仪 第三节 宴请礼仪 一、宴请的类型 二、宴请的准备工作 三、宴请的程序 四、赴宴的礼仪 五、用餐的礼仪 第四节 语言礼仪 一、谈吐礼仪 二、常用礼貌用语 第五节 通信礼仪 一、书信礼仪 二、常用礼仪文书 三、电话礼仪 第六节 求职礼仪 一、关于求职 二、做好面试前的准备 三、参加面试时应注意的礼仪要求 四、面试之后 思考与训练 第七章 涉外礼仪及宗教和节日礼仪习俗 第一节 涉外礼仪 一、涉外交往的原则、纪律内容 二、礼宾次序和国旗的悬挂 三、部分国家的礼仪 第二节 宗教及节日礼仪习俗 一、宗教礼仪习俗 二、节日礼仪习俗 思考与训练 附录 精彩书摘那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存条件极其险恶,原始先民处于各种压力之下。同时,他们对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无法进行解释,如雷电轰鸣、洪水泛滥、火山喷发、发生地震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除了采用了积极的方法来抵御各种外界的威胁之外,同时还采用了消极的方法来求得自身的安全。这就是说他们把万事万物的存在归之于超自然的力量。于是他们崇拜各种想像出来的神灵,并通过宗教祭祀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观念。这些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实际上是与各种不同的礼仪要求联系在一起的。 在先民们反复的祭祀过程中,祭祀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逐渐完善和固定下来,礼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人类学家推断,早在二万五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实行了埋葬死者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在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文化中就有了礼的痕迹,那时的葬制和随葬品说明了先人在丧葬时,也有一定的礼仪形式。 尧、舜时代已具国家雏形,是国家形成的前夕。那时礼的系统已经比较严密了。到了夏、商、周三代,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经相当完善了,而且礼仪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周代以后更整理完成了礼仪方面的重要著作——《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书成了后儒的经书,总称“三礼”。 到了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礼治的思想成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传统礼仪确实起到了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糟粕为核心的礼仪,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全面推行。“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在伦理道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礼仪革命,抛弃了封建主义旧礼教中的糟粕,继承和发扬了以对人尊重为处世原则,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礼仪的精髓,使中华礼仪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