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云麟 |
释义 | 简介李云麟,清,长白旗人,字雨苍。善古文及经世之学,师事曾国藩,官至四品京堂。 事迹登天柱峰极顶1861年,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之中。英法联军入侵,逼签了《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已历10年,咸丰帝死于热河,驻安庆的太平军与湘军正进行殊死的鏖战。 李云麟此时任清军都统,率军驻桐城潜山一带。李生性酷好山水,游遍全国名山,有遇险必登的嗜好。1861年春,他在军务之暇,游览天柱山时,在天池峰上遥望主峰,和登过的华山、崂山自然碑、林虑朝元台作比较,无论从广袤雄秀还是险峻方面都有过而无不及。他将天柱峰比拟为一支竖立的大蜡烛、峰顶巨石则是点燃的蜡烛尖。在潜山县城时,他常望见烛尖火焰最明亮处常停一缕白云,经久不散。佛光寺僧人告诉他:“此云除阴雨不见外,日约二三见。每在峰肩,上不掩峰尖,下不及峰腰。时无定而地有定,虽大旱不辍。”对于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李云麟向往至极,遂产生登临的念头。 僧人劝他说,这事谈何容易,相传以前江淮大旱时,派官员来山麓求雨,曾有绝技之人登顶取水外,别无他人。我在山中50多年了,不但未见有人上去过,也未听到有人产生这个想法。若执意要上,可找山下一个身怀攀险绝技采石耳的贺姓药农相助。第二天,药农来了,叫贺良谋。李见他身材矮小、鸡胸驼背,心中很不以为然。贺良谋说长官想登蜡烛尖,不知胆量如何。李云麟很不高兴,认为是“小瞧天下人”,便将登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巨峰等经历讲了一番。贺说那不一定,华山虽险,听说有锁链可攀,天柱峰毫无东西凭借,比登华山要难得多。贺良谋见李云麟登顶决心坚定不改,只得说我可以带你上去,但必须依我两条:一是我初上去时,全靠我师傅帮助指导,若要我带你上,你要放下架子听我的话;二是给我一定时间准备登山的粗绳器材。李云麟都一一答应了。 三天后,贺良谋带着李云麟一行来到主峰脚下,老远就能望见半山的悬崖下靠立着一根长竹竿。贺良谋就是凭借长竹竿和粗绳,加上李自己的努力,帮助他登上了主峰。在峰顶,李云麟尽情欣赏周围美景,留连忘返。同时发现那块烛焰形巨石南边有面平壁,宽约四五丈,正是那缕白云停留之处,是刊崖刻字的最佳位置。 清代伊犁将军公元1866年,李云麟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署伊犁将军。当时新疆的情况十分复杂,这里靠近沙俄,清朝的统治力量薄弱,沙俄和英国都向这里伸出侵略的魔爪。沙俄强迫清政府接受《北京条约》,明目张胆的提出领土要求,并强占土地。 李云麟为保卫西部边疆的安宁,上书“陈三路进兵之策”,但遭到上司的压制。他忍辱负重率领部署,与入侵的沙俄侵略者浴血奋战,夺回了被沙俄侵占的千余里中国领土,从而震慑了沙俄侵略军,这是李云麟一生中最令后人尊敬的功勋。 公元1878年,李云麟因病从西疆前线回到家乡。公元1897年,病逝于北京。 曾国藩对他的评价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曾国藩给其九弟沅甫的家书中有这样的评价:“李去麟之长短,亦颇与我相似(李云麟的长处和短处,也和我相似)。”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