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玉双
释义

李玉双个人简历

李玉双: 国画大师李可染之长子 1935年生于徐州。1937年随母苏娥到上海外祖父家,外祖父苏少卿是著名戏剧家。

1938年母亲去世。

1944年到徐州跟奶奶、大爷生活并在徐州市马市街小学读书。

1945年回到北京父亲家。

1949-1956年在北京读初中和中专,校名分别为北京中学和北京机械制造专科学校。

1956年中专毕业,服从祖国分配,支援贫困边远地区,分配到河南。

1957-1986年 在河南郑州、开封、鲁山、平顶山等地工作,当过中专力学教师、实习工厂实习老师、工厂工人、检验员、技术员、工程师等,及支援豫西(山区)小三线。在学校、工厂等地时,在抓生产、搞革命之余,宣传毛泽东思想、画毛主席像、写 “最高指示”等等。

1986年退休后回北京定居。并致力于李之染书画研究和创作。被业内称之为非“艺术界绘画大师”和“科学与艺术的双面奇才”。

李玉双擅长以光影呈现色彩的立体感,最大限度地解读了自然的密码。业内评论家称:尽管“李家山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人,但李玉双用自己的笔画出不同的世界。在李玉双的画作中,同样可以看到对光的运用和表达,这在素以形意为主体的国画中同样是少有的。

李玉双作品评价

李玉双:非艺术界绘画大师

在艺术领域,被当世赋予荣耀的往往是那些人们视线所及、因自己或他人努力创造的际遇而受到瞩目的艺术家,他们有的名至实归,有的浪得虚名,共同造就了繁荣而纷乱的艺术世界,为人世间同时带来灵魂的感动与戕害。而在那些无人关注的隐秘世界,一些人远离世俗的纷扰,如孤独的圣徒行走在无人的旷野,以最虔诚的心灵聆听神的话语,用最纯净的目光触摸神造的万物,听见我们听不见的,看见我们看不见的。

他们一生默默不为人知,在喧闹红尘之外潜心解读神的密码,并不以其换取俗世荣耀。他们总是出乎意料的出现在历史的某个阶段,不以大多数人意志为转移;或者,在众所期待的时候保持沉默,与发展中的世界毫无关联。

但他们注定要穿越历史的沉埋,来到我们面前,向我们揭示一些秘密。那些秘密与人无关,与人的欲望无关,而与自然有关,与宇宙有关。

李玉双潜心绘画已逾四十年,他的画作带给人们的震惊,比起他作为国画大师李可染长子的身份所带来的意外和感叹还要更多。

一、画道:神的密码,或21世纪印象派精神

第一眼看到李玉双的画作,人们很容易将他与19世纪下半叶西方印象派绘画联系起来。李玉双自己说,(其画)若与某派相仿,乃道之巧合也。但我们确实从中看到了他与那些大师们之间神奇的关联,这种关联与其说是绘画手法上的,不如说是在这个人类共处的自然宇宙中,这些天才们目光的对撞、心灵的共振和灵魂的相通。

将李玉双的绘画与印象派进行比较,或许只是一种世俗病症的表现,姑且作为一种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艺术思想的一种手段。

(一)、光与色主宰一切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在传统画派的眼中,光是稳定永恒的,带有宗教性,象征着上帝;对一些新兴流派画家而言,光不过是表现主题的工具之一。而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光有着非物质的神圣性,它不是上帝本身,而更象神示,为人们揭示宇宙永动的真理和自然界无限的本质,光就是他们作品表现的主角。与印象派画家一样,李玉双的画作充满对光的敬仰。色彩在光的支配下呈现出复杂、充满神秘感的变化,犹如密码一般,有人看到的是一堆杂乱的色点,有人看到的是自然的本相,对象物的结构与画面的构图均让位于光和色。光和色彩统治着整个画面,还原给我们一个最本质、最纯粹的原初世界,透过他的绘画,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造物之神那未被曲解的最初的神迹。

在李玉双的作品中,同样充满了这种对变幻光影的迷恋和敏感的碰触,我们似乎重新感受到莫奈的迷幻、雷诺阿的澄澈、毕沙罗的纯朴与梵高的激越,尤其是水中睡莲上动感的阳光,仿佛是与莫奈穿越时空的光影对话。即使在那些色调幽暗、看似沉静的风景中,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光的力度。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李玉双的父亲李可染的画作中,同样可以看到对光的运用和表达,这在素以形意为主体的传统国画中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二)、非叙事的自然印象

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阳光下的自然进行写生,把握自然的瞬间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展示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

与印象派画家一样,李玉双对大自然充满爱恋并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倾心捕捉自然界在阳光下色彩的微妙效果,揭示色彩流动的奥秘、阳光的欢愉与变幻、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他的作品没有对现实的主题性地再现,没有戏剧化情节和结构,没有政治色彩和道德教化,只有对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的直觉式的描绘与颂扬。正如印象派所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李玉双敏锐捕捉到自然的密码,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

(三)、赤子之心与精神绘画

康定斯基把绘画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物质的,一种是为精神的。物质绘画是通过视觉的神经刺激来感动观者,是外在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我们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首先是被他们的色彩所感动,物体的具体形象已经被色彩所包含。他们显然异于那些为现实所左右、高度忠实于现实的画派,更注重抒发自我感受和对自然的极致体验,通过光影色彩传递出来并带给他人深刻的感动,这在后印象派尤为突出。李玉双在大多数艺术家都急于表现现实社会的当下无疑也是一个异数,甚至与那些以自然题材为主的画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沉湎于神造的自然,人与作品都与俗世保持着距离,现实社会可以带给他身体和生活的困顿,却改变不了他独立的思考与求索。“画画时只想模仿上帝创造之自然”,认为“人的小智慧总比不上自然的大智慧”,因此在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喧哗与世故,而是超脱世俗的纯粹的内心和自然体验,而他的眼中,则有着如赤子般的天真与单纯。这与其说是人生磨砺出的平和,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纯真。

二、传奇:科学与艺术的双面奇才

李玉双上小学时,徐州有个天主教堂,星期天有做礼拜会散发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达芬奇那种宗教题材的小画片。他从那时接触到西洋绘画,也开始自己学画圣母、使徒、圣灵、天使。

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中,科学始终影响着艺术,尤其是文艺复兴时代,科学的理性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李玉双平生最推崇的是在科学与艺术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达芬奇,而他自己不仅痴迷于绘画,也同样痴迷于科学的研究。他“本学理工,画画乃概于家传而业余自学,因为学理工,故可探索和研究科学和画理;因为是业余,故可不受陈规旧矩之束缚,而发现新的规律和画法。我用我法”。

他早年学习研究工程力学,也教过工程力学,并将钻研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教学之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模型构想的手稿,是科学上的“我用我法”。文革时开始视觉的研究,先是做丢勒的透视实验,后又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绘画的一些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影响他后来绘画思想技法的二维编码和三维解码原理。

事实上,科学和艺术都可看作是人类对于神的密码的解读。李玉双认为,画画要进到无我,进到和天人合一,和宇宙合一,最后进到大脑细胞活动和整个的离子活动。“进到这个阶段,就是上帝在画画,不是我。”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和绘画大师都笃信上帝的存在,这是他们注视自然、仰望星空所必然产生的一种敬畏,这种敬畏之心使他们远比常人更加接近世界和宇宙的本质。

三、“隐居”的圣徒

他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早逝,幼年随家人在兵荒马乱中辗转于徐州和上海,与生俱来的艺术因子在外祖父、著名戏剧理论家苏少卿和舅父的熏陶下逐渐萌动。

少年随父亲短暂居于北京,因家庭关系而少有亲情温暖。他一生与父亲聚少离多,却在艰难岁月和纷乱世情中遥遥守望。

他在偏远的山区度过了大半生,四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相信上帝,并近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在喧闹的世界之外,以纯真如婴孩般的眼睛与自然对话。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荒谬疯狂的年代,再到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不可避免的承受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人生困苦,却始终有着圣徒一样的执著,在清寂中固守与时代、名利无关的艺术追求。

他的名字从未现于主流或非主流艺术界,即使在他父亲拥有极高名望的当代,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其父尚有其子。

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院校教育,但父母的艺术基因赋予了他过人的天赋,加上长久的自我修炼,使得他有着更为自由、更为纯粹的艺术感悟和更深刻的洞察力。

大多数中国艺术家的思想与作品都不能幸免的打上时代和意识形态的烙印,而他早已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宇宙和自然的本质。时代中的静默与孤独,让他的作品保持了一种珍贵的独立精神和纯洁品性。当我们今天为之惊叹,也许还只是停留在对他功力、底蕴和风格的赞赏,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只有历史才能够证明。

李玉双媒体关注

“自然密码”李玉双个人作品展

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的首次个人展览,也是观画艺术中心的开放展。该展览的作品涵盖了艺术家三十年间的创作以及写生作品。李玉双的作品是他对绘画视觉系统进行不懈研究的结晶。几十年来,他执著地研究着他所处的天宇宙空,并笃信于绘画一定有解读这个空间的密码,“自然的密码”是他对绘画独特的观照系统。池塘中的睡莲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这是自然界的奥妙。整个湖面充满各种光编码,充满各种自然密码和规律,它们又互相对比、类似、对立、和谐、统一,互衬、互补,相反相成,这是自然的又一个面貌。湖水可反映整个宇宙,而睡莲的宇宙合一也由此体现出来的。冷暖、明暗、浓淡、虚实、刚柔、动静、直曲、方圆、轻柔、远近,自然界呈现的是统一、整体、和谐、平衡、互补、互让的关系。 在《自然密码》开放展中,观众将在错综的关系中看到和谐的存在,这是李玉双在自然界中寻找到的。于自然的态度中发现艺术的态度,继而终将是发展到对未来的态度,自然哲学在今天的意义恐不仅仅限于一个池塘的存在,而有着更多的现实意味。

这所有的秘密与解读方式将于10月8日对公众开放,三十年与一天,自然景物与艺术呈现,光与自然的密码将在耐性中显现。

大师李可染之子 李玉双画坛倍受瞩目

记者:仇佩芬 *北京 报道

国画大师李可染是廿世纪知名的一代宗师,他开创的画派被称为「李家山水」,不仅自成一格,更曾经掀起国画革命。他的长子李玉双也是一名画家,但是他专攻油画,画风类似印象派。其实李玉双没有继承父亲的国画家学,主要原因之一是李可染从来没有教过他画画,而李玉双也从来没有正式受过绘画教育,完全自学而成。午后的阳光洒落庭院,明亮的落地窗前,一位老先生信手在玻璃上挥着画笔,描绘窗外的夏日风景。

他是李玉双,大陆知名的油画大师,但更多人会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李可染创立的画派被称为“李家山水” ,在二十世纪中叶掀起“国画革命”。 有位被誉为一代宗师的爸爸,李玉双总是被形容为家学渊源,不过对他来说,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是赋予他绘画的基因。画家李玉双:“我父亲我母亲都是搞艺术的, 都是画画的, 所以我觉得 ,我还是有 ,现在人家不是时兴 ,说遗传, 遗传因子。” 李可染从来没有教过李玉双画画,甚至认为这个儿子的性格不适合学画,不过血液中的艺术因子,却让李玉双对大自然的感知格外敏锐。李玉双:“从小对艺术感受, 对自然界, 这些东西的感受, 还是比较强。”

正因为如此,李玉双虽然从未受过正统的绘画教育,创作反而更加不受局限,年轻时学机械,又在兵工厂当黑手,李玉双从艰困的农村生活中获得更多艺术滋养。李玉双:“我在工厂里 ,在山区生活, 很多时候就看山里的风景, 所以有时候画素颜(描)画写生 ,对自然界的接触是比较近的。”

李玉双擅长以光影呈现色彩的立体感,他说这些色点是自然的密码,听起来很现代,李玉双追求的却是最古典的意境。

尽管遗憾父亲创立的“李家山水”没有传人,但李玉双已经用自己的笔画出不同的世界。

李玉双笔下的另一种风景

提起李玉双,知道的人不多,但要提起国画大师李可染来,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了,李玉双是李可染的长子。近日,一个主题为“不一样的风景”个展在酒厂艺术区开幕,画家的思维在延续李可染的艺术之后又有了新的艺术感悟,“解码色彩”是李玉双作品的特点,用他的话说:自然界中的色彩与笔下的色彩是不一样的,画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新表现,但大自然的美是神秘的,唯有不懈努力通过解码才能进行表现。

李玉双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早逝,幼年随家人在兵荒马乱中辗转于徐州和上海,与生俱来的艺术因子在外祖父、著名戏剧理论家苏少卿和舅父的熏陶下逐渐萌动。他在偏远的山区度过了大半生,四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并近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在喧闹的世界之外,以纯真如婴孩般的眼睛与自然对话。他的名字从未现于主流或非主流艺术界,即使在他父亲拥有极高名望的当代,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其父尚有其子。

李玉双早年学习研究工程力学,也教过工程力学,并将钻研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教学之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模型构想的手稿,是科学上的“我用我法”,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绘画的一些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影响他后来绘画思想技法的二维编码和三维解码原理。

事实上,科学和艺术都可看作是人类对于神的密码的解读。李玉双认为,画画要进到无我,进到和天人合一,和宇宙合一,最后进到大脑细胞活动和整个的离子活动。在传统画派的眼中,光是稳定永恒的,带有宗教性,象征着上帝;对一些新兴流派画家而言,光不过是表现主题的工具之一。而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光有着非物质的神圣性,它不是上帝本身,而更像神示,为人们揭示宇宙永动的真理和自然界无限的本质,光就是他们作品表现的主角。

与印象派画家一样,李玉双的画作充满对光的敬仰。色彩在光的支配下呈现出复杂、充满神秘感的变化,犹如密码一般,有人看到的是一堆杂乱的色点,有人看到的是自然的本相,对象物的结构与画面的构图均让位于光和色。光和色彩统治着整个画面,还原给我们一个最本质、最纯粹的原初世界。

在李玉双的作品中,同样充满了这种对变幻光影的迷恋和敏感的碰触,我们似乎重新感受到莫奈的迷幻、雷诺阿的澄澈、毕沙罗的纯朴与梵高的激越,尤其是水中睡莲上动感的阳光,仿佛是与莫奈穿越时空的光影对话。即使在那些色调幽暗、看似沉静的风景中,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光的力度。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李玉双的父亲李可染的画作中,同样可以看到对光的运用和表达,这在素以形意为主体的国画中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李玉双作品欣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