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释义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由1958年电子学技术系(简称三系)发展起来的。1972年原电子学技术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98年改建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系与计算机系。2002年以原电子系为基础创建为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发展历程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管理职能机构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以及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等。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和高工22人;已获博士学位教师11人、已获硕士学位教师5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9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9人。博、硕研究生占教师比例69.56%。学院在校本科生2458人,硕士研究生263人。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了“事业激励人、发展鼓舞人、情感感召人、政策吸引人、待遇稳定人”的良好氛围。学院每年都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以及到国外大学高级访问、考察等。塑造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富有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职称结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教师96人 15人 24人 36人 21人 学历结构 博士 在读博士 硕士 在读硕士 7人 31人 63人 3人 学科建设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省部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学院有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第二学历授予权。 学院具有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检测与自动化装置、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六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物理电子学学科和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硕士点具有单独招生考试权。学院可接受在职人员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同时可招收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实验设备齐备,实验手段先进,现有基础和专业两大实验体系,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其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是吉林省一类一级实验室,是省十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2005年在申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在吉林省电工电子类排名第一,并已进入全国60强。学院在2004—2005年度设备采购经费投入累计550万元人民币,实验室面积达到9045.08平米。 多年来,我院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三年,科研经费累计到款1967.35万元;承担科研课题45项;聘请校外和国外专家作了17场学术报告;累计发表论文120篇,其中54篇被EI收录。目前正在承担国防863计划“***通信技术及其演示验证实验”项目和国防重点型号项目“***识别系统”等重大项目的研制任务,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电信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层次不断提高。有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5人,后备学术带头人6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长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长春市优秀大学毕业生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讲课标兵2人,三育人标兵1人。 专业介绍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宽口径专业,以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外语水平,获得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能从事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变换技术、微电子设备的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电子装备设计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迅速的领域,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 90% 。毕业生可以在邮电、通信、金融、电力部门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二、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创新”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通信工程中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各种通信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通信原理、光通信技术、电磁场理论、微波与天线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 本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到与通信技术有关的许多部门,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和现代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还可以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所获荣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1、2003、2005年教改项目立项:吉林省教改项目5项,学校教改项目25项;2005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2项,获校教学成果奖4项;2005年获得校优秀教材奖3项;2005年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9篇。2004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18个队,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的优异成绩;在200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19个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个、省级二等奖5个、省级三等奖7个的优异成绩;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一项、并获国家二等奖;获得“北华杯”足球机器人大赛冠军。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产生效益。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与时俱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己任,发扬团队精神,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为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并重、软硬件结合的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流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