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瓣兜兰 |
释义 | 长瓣兜兰(学名:Paphiopedilum di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是兰科兜兰属的一种附生植物,较高大。叶片宽带形或舌状。花葶近直立,长30-80厘米,绿色,无毛或较少略被短柔毛;花苞片宽卵形;蒴果近椭圆形。花期7-9月,果期11月。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靖西)、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南部(麻栗坡)。生于海拔1000-225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树干上或岩石上。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为观赏花卉之上品,是中国仅有的几种多花性兜兰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育种专家作为杂交育种的优秀亲本之一。 中文学名:长瓣兜兰 拉丁学名:Paphiopedilum dianthum T. Tang et F. T. Wang 别称:斗省草、红兜兰、双花兜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目:兰目 科:兰科 亚科:杓兰亚科 属:兜兰属 亚属:兜兰亚属 种:长瓣兜兰 命名来源:Bull.FanMem.Inst.Biol.Ser:1940 形态特征附生植物,较高大。叶基生,二列,2-5枚;叶片宽带形或舌状,厚革质,干后常呈棕红色,长15-30厘米,宽3-5厘米,先端近浑圆并有裂口或小弯缺,背面中脉呈龙骨状突起,无毛,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长度一般可达6-7厘米。 花葶近直立,长30-80厘米,绿色,无毛或较少略被短柔毛;总状花序具2-4花;花苞片宽卵形,长与宽各约长2厘米,先端钝并常有3小齿,近无毛;花梗和子房长达5.5厘米,无毛;花大;中萼片与合萼片白色而有绿色的基部和淡黄绿色脉,花瓣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并有深色条纹或褐红色晕,唇瓣绿黄色并有浅栗色晕,退化雄蕊淡绿黄色而有深绿色斑块;中萼片近椭圆形,长4-5.5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具短尖,边缘向后弯卷,内表面基部具短柔毛,背面中脉呈龙骨状突起;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但稍宽而短,背面略有2条龙骨状突起;花瓣下垂,长带形,长8.5-12厘米,宽6-7毫米,扭曲,从中部至基部边缘波状,可见数个具毛的黑色疣状突起或长柔毛,有时疣状突起与长柔毛均不存在;唇瓣倒盔状,基部具宽阔的、长达2厘米的柄;囊近椭圆状圆锥形或卵状圆锥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囊口极宽阔,两侧各有1个直立的耳,两耳前方边缘不内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倒心形或倒卵形,长1-1.2厘米,宽8-9毫米,先端有弯缺,上面基部有1个角状突起,沿突起至蕊柱有微柔毛,背面有龙骨状突起,边缘具细缘毛。 蒴果近椭圆形,长达4厘米,宽约1.5厘米。花期7-9月,果期11月。 生长分布产广西西南部(靖西)、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南部(麻栗坡)。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1000-225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树干上或岩石上。 保护级别长瓣兜兰遭到人为掠夺式采挖,加之自然适生环境的恶化,致使其分布区范围和资源锐减,已处于濒危状态。故将长瓣兜兰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观赏价值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适宜作为盆栽花卉及切花品种,具有保护性开发的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