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佶 |
释义 | 个人简介常 佶 男,汉族,1944年1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共党员。 1965年内蒙古通辽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1986年北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机电系讲师,测试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测试技术研究会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动态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集散控制系统、嵌入式智能仪表设计及可靠性理论研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十余年来,进行微型惯导系统与组合导航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学科研究发展报告》一书。先后主持内蒙古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国产CPU芯片小型飞行器微型自动驾驶仪的研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装备预研重大基金项目《微机电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微小型化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1989年设计的《IDB-1型智能化现场动平衡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1年《25--500米长钢轨全长淬火生产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科教兴区特别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在《333人才引进工程》受聘为自治区首席专家,获2008年“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媒体报道技术讨论 在实验室工作 与技术合作方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李 霞 实习生 王晓升 初见常佶,是在他的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人如其名,现已67岁的常佶身材高大,确给人以“佶”字所赋予的健壮之感,虽然头发已花白,但精神却分外饱满。常佶现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机电控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自治区首席专家。 谈到这次获奖,他说:“努力的人不是一定会获得回报,但不努力绝对不会获得回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个科技工作者,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要静下心来求真知。这样当你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能会取得别人不曾取得的成果。” 上世纪70年代初,常佶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当见习技术员,为学习进口设备的维修知识与技术,他曾连续3年没有回呼和浩特的家。这样的选择看来似乎不近人情,但那3年持续不断地学习的确大大提升了他的知识水准和技术能力,为他之后的一系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常佶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的论文《IDB-1型智能化现场动平衡仪》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产品,这台带有嵌入式系统的新型仪器解决了大型转子的现场动平衡问题,为国内首创,打破了这一技术的产品必须从国外进口的现状。这一项目也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0年,由常佶担任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人的《25-500米长钢轨全长淬火生产线》项目完成,实现了当时中国国内最长的500米的钢轨表面淬火生产线的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钢轨表面淬火质量及稳定性,该项技术的实现为当时我国铁路系统的长钢轨表面淬火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常佶开始主持《微机电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微小型化技术研究》,目前,这一课题已经顺利完成,这一涉及小型无人机制导与导航的技术是目前最尖端的科技。 常佶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通辽师范学院数学系,1986年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测试技术硕士学位。在内工大,他主要从事机械系统动态测试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应用与理论的研究。工作多年,他在教书育人、科研中积极帮带年轻人,在其研究领域形成一个以高学历年轻人为主体,年龄、知识结构层次合理的科研群体,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曾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并获得首届自治区科教兴区特别奖。即使是担任副校长期间,常佶也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及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 常佶还先后担任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工程”、“信息与管理”等学科组的组长,并长期担任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工科组长和评委会委员。他现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 作为自治区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佶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结合,以年轻博士为主的学术队伍。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中,重点实验室完成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7项,自治区重大项目8项。共发表论文约139篇。 常佶说:“一天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个常量,除工作和睡眠外的业余8小时做什么,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价值取向。”对学问精益求精的常佶基本上没有消遣和娱乐的时间。 2004年,常佶受自治区科技厅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委托,组织全区各学科50余位知名作家,历时近两年,主编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学科研究发展报告》一书。该报告总结了我区近20余年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区基础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与相关的政策建议,是指导我区自然科学基金使用与基础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份重要科学文献。常佶身为工程与管理学科编写组组长,提出工程科学是将科学变成技术的桥梁,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致力于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目前,由常佶主持的内蒙古科技厅项目《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能力建设》基本完成,这为重点实验室下一步集聚人才敞开了大门。 学科奠宏基,师道作根本,常佶一刻也不曾停歇。他说:“本次能够获得2008年度杰出人才奖,得奖的是10个人,但这10个人的背后是一个个团队。现代科研离开了团队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所以,我是那幸运的一个,要知道感恩,要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我的团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