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州沟组 |
释义 | 基本信息地层名称:常州沟组 地层名称(英文):Changzhougou Fm 阶代码:Ch 地区代码1:14 命名1964年“蓟县震旦系现场学术讨论会议”定名。命名地点位于天津蓟县城北20km的常州沟。 简介常州沟组原称长城石英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底部,广泛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1964年蓟县现场会议改为常州沟组,即在蓟县常州沟命名。为陆相—浅海相碎屑沉积;以浅灰、灰白厚层质纯的石英岩为主,底部多为具交错层理的石英砂岩及砾岩,显示其为河流沉积的特点。本组最大厚度在燕山地区为1389米,太行山地区为865米。与下伏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在太行山南段,该组下部白云岩夹层中产丰富的叠层石,主要有格鲁涅乐叠层石及Xiayingella,Rdita,Yunshania等。 沿革1934年高振西、熊永先和高平原称“长城石英岩”,指不整合在太古宇片麻岩之上,串岭沟页岩之下的一套砂砾岩和石英岩状砂岩。1958年申庆荣、廖大从将由“长城石英岩”至高于庄组的一系列地层称为“长城统”。陈荣辉、陆宗斌(1963)认为同一地理名称不能用于有从属关系的两个专用地层名称,故改称“黄崖关组”。俞建章(1964)指出在近黄崖关处因断层关系该组没有出露,而在常州村出露最好,建议改称“常州村组”。1964年“蓟县震旦系现场会议”鉴于常州村较分散,决定改称常州沟组,沿用至今。 特征主要由砂砾岩和石英岩状砂岩组成。下部为厚层、淡红色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中部为中层、厚层白色、浅紫色石英岩状砂岩;上部则为板状石英砂岩与薄层状砂质页岩互层。厚859m。底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常州沟组Pb-Pb等时年龄为(1848+57-58)Ma(于荣柄、张学祺,1984)。该组古地磁极性为正极性,古磁极位置28.2 N,226.8 (张惠民等,1991)。该组广泛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惟厚度变化较大。以蓟县为中心向西渐变薄,并缺失部分层位;向东北方向则渐变厚,在宽城地区最大厚度可达1390m,中间夹厚近80m的粉砂质页岩,含微古植物Leioarachnitum, Macroptycha, Kildinella, Leiominuscula等属。辽西凌源地区厚度在128~1600 m。该组与下伏地层(如燕山地区的遵化群、青龙河群,太行山中段的甘陶河群,辽西的建平群等)均呈不整合接触。 备考①“常州”为抗日战争期间该村的化名,后成为该村的正式名称。②现在剖面位于蓟县城北20km的常州沟西坡,为1965年陈晋镳等重测。 编撰者:张鹏远、陈晋镳 作者1:高振西 年份1:1934 作者2:申庆荣 年份2:1958 作者3:俞建章 年份3:1964 系名:中元古界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