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永芬 |
释义 | 个人简介常永芬,女,山东牟平人,新中国成立后丹东市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1947年6月,安东第二次解放后,她到安东光华织绸二厂当上了一名纺织女工,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她改造传统的操作方法,创造了1小时49分捻丝头2760根的新纪录,每月增产丝绸657码,成为市、省和东北地区丝织战线的带头人。 常永芬主持并创立了订立师徒合同的办法,传授技术,带动更多人学习,提高技能。同时,制订了学习制度、出徒时间和标准,当时全厂把这种学习方式叫做“常永芬技术学校”。 人物生平常永芬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城西关一个农民家庭中,由于生活拮据,l0岁就给别人做手工。13岁那年山东闹灾荒,随父亲闯关东来到安东(今丹东),在信昌丝绸厂当童工学织绸。l945年日本战败,15岁的常永芬又到义泰祥丝绸厂干活。l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常永芬和她的工友们来到公营光华丝织二厂当织绸工人。 当时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号召,在全东北工交企业系统开展群众性创造新纪录运动。根据东北局的部署,安东市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造新纪录运动。常永芬以新中国主人翁的姿态率先响应,她虚心学习老工人的经验,并在机台上苦心钻研,终于创造出新的织绸操作方法,将接头改为捻头,经过多次实践,速度快,效果好。10月25日这一天,她正式开始按新方法操作,果然创造了全厂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接一个2750根的绺子,仅用109分钟,比过去少用了91分钟,大大缩短了停机时间,而且织绸产量由23码提高到27码。这样每月可节约129小时,多织绸657码,质量也大大提高。 常永芬的操作方法一下子轰动了全省纺织系统,厂里非常重视,l949年12月,光华丝织二厂正式成立“常永芬技术学校”,由这位19岁的姑娘当老师,向工友传授新技术,带徒弟。常永芬毫不保留,公开技术,耐心施教,很快就让工友们掌握了这项操作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徒弟们的捻头纪录都达到或超过了师傅的水平。随后,常永芬师徒又分别担任起教师,培训其他学员,不到半年时间,全厂85%的工人都掌握了常永芬新操作法,光华丝织二厂创新纪录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生产定额一破再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与此同时,其他丝织厂也派人来学习常永芬的操作法,常永芬就成了全市、全省丝绸战线上创造新纪录运动的带头人。当时报纸称“常永芬技术学校”为中国的“斯达哈诺夫学校”。市委授予“常永芬技术学校”“技术学习榜样”锦旗一面。 1951年2月,常永芬被调到全国纺织工会工作。1953年,组织上为了培养她,先后调她到东北工学院附属工农中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文化,与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郝建秀等同窗。后来因病被调到辽宁省总工会工作。l958年因受所谓“张烈反党集团”错案的牵连而受“处分”。从此,常永芬受到不公正待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常永芬的冤假错案被纠正。她重新振奋精神,干劲倍增,干一行爱一行,先后任洛阳矿山机器厂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厂工会副主席等职。1986年12月离职休养。 成就及荣誉常永芬不仅在工作上成绩突出,而且在党和团组织的培养下,政治觉悟不断提高。l949年1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l950年又被评选为省柞蚕公司、市、省、东北新纪录创造者、劳动模范。1950年9月25日,常永芬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工农兵模范大会,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代表东北劳模代表团向毛泽东主席敬献锦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