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青村
释义

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村位于西四环路周边,村党总支连续被评为北京市“五个好”村党支部。黑龙江嘉荫县红光乡常青村坐落在小兴安岭脚下,近年来,常青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了“以绒山羊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村经济发展思路。侯马市新田乡常青村位于市望桥街以北,多年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广大群众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使常青村成为我市有名的蔬菜专业村。

1、侯马市新田乡常青村

简介

常青村位于侯马市西郊城乡结合处,是典型城郊型农业村。南面与华翔·书香花苑相邻,东面同北堡村接壤,西至红卫厂,北与侯马市轻工城毗邻,望桥街自南向北贯村而过。现村庄占地约180亩,全村共有170户,800余口人,中共党员37名,耕地面积280亩。

历史沿革

常青村,原名历史上叫南门外村,七十年代从老南门外搬迁过来的,是有名的蔬菜种植村,也是侯马市重要蔬菜产区之一。旧址在老侯马镇南门外路西。南门外村,更早的时候称“下甸”,住的大都是山东、河南迁转来的人,住的地方大多是土窑洞。早期人少的时候,南门外村属南堡村管辖,后来住的人渐渐多了,便自成一村。南门外村因地处浍河滩北边缘,村民不堪房舍潮湿之苦,于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向侯马镇北迁至现村址。最早迁居的有徐文焕、毕绪仁、徐学信、龙兴茂、陈国爱等户。

经济建设

1986年,村支书王和平、村委主任毕绪信代表村民意见,向市政府申请对南门外村重新命名。经市政府同意,并报地区地名办研究批准,南门外村更名为“常青村”,取四季常青之意。同时,电视公告全市。

2000年常青村有168户,575口人,耕地面积26.8公顷,人均收入2828元。

常青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多年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广大群众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使常青村成为我市有名的蔬菜专业村。他们还引进优秀品种,发展葡萄、苹果种植业,发展第三产业等,使村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村

常青村位于西四环路周边,地处四季青镇党委、政府所在的中心地带。我们地区总面积153公顷,现有一个自然村,一个回迁小区,常住人口4200人,2077户,流动人口5500人。村下属有8个企业,3个事业单位,1个绿化队,村总支下属8个党支部,党员129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海淀区先进村委会、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区文明村、镇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2001—2006年,村党总支连续被评为北京市“五个好”村党支部。

3、黑龙江嘉荫县红光乡常青村

状况

坐落在小兴安岭脚下,嘉伊公路6公里南2.5公里处,现有56户,256口人,耕地面积4568亩。支部现有党员10人,积极分子5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两委委员兼职1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4581元。

发展

近年来,常青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了“以绒山羊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村经济发展思路。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常青村是乡里建立的绒山羊养殖基地,有36户村民发展了绒山羊养殖,占全村总户数的64%,现绒山羊存栏达到8500余只。落实了绒山羊标准化小区建设项目,修建容纳20户养殖户2400平方米羊舍,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配套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促进绒山羊养殖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二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村党支部抓住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有利契机,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种植,积极更新大豆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业效益,2007年落实两高大豆4200亩。全村落实民有林1000亩,为实现“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常青村西瓜早熟晚落,又香又甜的沙瓤西瓜,在早春、晚秋时上市,能卖上个好价钱。同时常青村的“二层环行棚”技术也开创了该县西瓜种植技术的先河。“常青西瓜”成为县城西瓜市场的一个品牌。三是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沟通有关部门为村里接通了光缆,目前电话安装率已达到3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住房砖瓦化率达到59%,完善了村委会办公室,配齐了办公桌椅和各种图版。常青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大改善村屯环境面貌工作力度,筹措资金落实了村内路面硬化工程3条2025平方米,落实3.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一条,组织村民开展美化、绿化村屯环境活动,落实村内美化100平方米,村内绿化植树200株。2007年新建砖房2户220平方米,使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的努力,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被县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先进村”,2001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建设先进党支部,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村,2006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

4、永济市栲栳镇常青村

栲栳镇常青村位于永济、临猗交界处,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居民组,1350口人,土地2300余亩。支部有党员34名,支委会成员3人。近年来,常青村党支部通过抓四支队伍建设,即:芦笋协会,文化协会,红白理事会,民主议事会,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效果。

一、芦笋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芦笋价格的持续走高。常青村芦笋种植户也不断增加,为提高农户组织化水平,提高农民科学种田能力,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成立了常青村芦笋协会。从而为支部加协会,协会带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截止目前,协会已组织芦笋种植户培训15次,受益村民300余人。2007年,全村芦笋面积发展到1000亩,平均每亩增收3000元。常青村也先后涌现出张红学、樊红德等依托协会发展芦笋而走上致富路的典型。其中张红学种植芦笋10亩,每亩收入9000元。樊红德种植芦笋3亩,总收入达4万元。加入协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群众满意的称赞:“感谢党支部成立的芦笋协会,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二、文化协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常青村文化协会由全村文艺爱好者及退休老干部组成,会长张银山是老党员,曾当过14年人民教师,原常青村党支部副书记。

2007年3月,协会选派村民廉雪红赴运城艺校参加新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回来后她利用所学才艺组织村民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过去,农民农闲的时候喜欢打麻将,现在则喜欢在一起学跳舞。其中几位妇女还自发组建了宣传队,她们把党的富民政策、村规民约以及村里的好人好事编进歌舞,表演给大家,促进了党风、村风、民风、家风的进一步好转。另外,党支部还购买了上千本科普书籍,文化协会则组织村民集体学习,共同讨论,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正在常青村形成。

三、红白理事会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常青村于1999年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有威望的老党员组成。他们积极参与村民家中的红白事组织筹办,在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中发挥作用,抵制铺张浪费,倡导文明新风。谁家遇到红白喜事,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按照科学文明、新事新办的原则帮忙办理。村民高兴地说:“雇车、请人、买菜、做饭党员全包了,让我们省心又省钱”。理事会帮助操办红白喜事,防止了过去那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的发生,在全村树立了新事新办的新风尚。

四、民主议事会完善村级管理体制。

常青村民主议事会由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会组成。其中,村民代表议事会由每十户为单位选出1名代表,共20名代表组成。党员代表议事会由5个居民组各选一名党员组成。村里重大事项一般先由村民代表议事会征求村民意见和党员代表议事会征求党内意见,然后再汇总递交支委会讨论决定。村民通过民主议事会这个平台,参与村务管理,议事会成员注重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民意,汇集民智,为村党支部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各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常青村党支部通过抓这四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群众参政议政作用,发展了农村经济,活跃了群众生活,促进了民主管理,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