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释义 | 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前身是莱芜市农业局果树站,1992年4月, 经市编委同意在果树站基础上成立市果树开发公司。1993年3月,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1995年8月,经省编委、省科委批复成立莱芜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副处级单位。1997年5月,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02年4月,加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莱芜分院牌子。2007年5月,经市编委批准,撤所更名为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科院现设办公室、财务科、科研管理科三个行政服务科室和中心实验室、蔬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作物研究室、细胞工程中心、基因工程中心、微生物工程中心、病毒检测中心、花卉研究开发中心、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等十个研发机构。是国家计委六大“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应用示范基地”之一,是省政府命名的“山东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山东省农业厅命名的“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是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的“全省科普教育基地”。 农科院现有编制70人,实有在职人员73人,退休职工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6人(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12人,高级农经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会计师1人,中级职称16人)。 农科院占地面积40亩,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有4940平方米的生物实验楼和1200平方米细胞组培中心楼,2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自控温室和5000平方米的普通温室,80亩的示范园和中试基地。有基因枪、PCR扩增仪、光合测定仪等省内一流的的仪器设备。 自单位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各级有关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研究开发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6项,市级23项。已结题鉴定的项目共4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3项,市级否1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平18项,国内先进10项,省内领先2项。获奖项目29项,包括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莱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莱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莱芜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4项。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花卉等进行脱毒、组培、快繁和基因转移,形成了以脱毒组培快繁、良种繁育推广、生姜及马铃薯育种研究、园林绿化、工厂化育苗为主的优势学科和产业,在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特色。已研究开发并推广脱毒甘薯、脱毒马铃薯、脱毒生姜、玉米杂交种、食用菌、转抗盐碱基因杨树等新品种(系)20多个,年推广各类良种500万kg,蔬菜、果树花卉苗木400万株,实现产值25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