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家庄村
释义
1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常家庄村

常家庄村位于昌邑市区北10公里,小龙河南岸,东与提子村为邻,西与西付村相连,北于柳疃镇区接壤,南接前梁村。全村辖区总面积66.66公顷,其中耕地23.33公顷,企业占地33.4公顷。全村地处潍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植被面积13.33公顷,覆盖率40%。境内交通便利,昌灶(昌邑至灶炉)公路穿境而过,北与辛沙公路为邻,向南10公里是烟潍206国道。

概况

明洪武年间,常路两姓迁此立村,1942年称常路家庄。1949年改名为常家庄。

常家庄村位于昌邑市区北10公里,小龙河南岸,东与提子村为邻,西与西付村相连,北于柳疃镇区接壤,南接前梁村。全村辖区总面积66.66公顷,其中耕地23.33公顷,企业占地33.4公顷。

全村地处潍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植被面积13.33公顷,覆盖率40%。

境内交通便利,昌灶(昌邑至灶炉)公路穿境而过,北与辛沙公路为邻,向南10公里是烟潍206国道。

2000年, 全村共有185户,总人口6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5‰。现有常、梁、路、高、付、姜、范等8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几万元, 1978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8.1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亿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亿元,全村纯收入800万元。

该村是全市经济强村之一,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前列。1992年9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文明村庄”称号,1992年12月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明星村” 称号,1994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994年6月被潍坊市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村”“五好村党组织”称号,1997年3月被潍坊市委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称号。

大事记

1945年,成立中共常家庄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常效希任支部书记。

1950年,姜其文组织部分村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72年3月,成立副业组,开始搞纺织。

1984年4月,组建常家庄纺织印染厂。

1985年5月,投资7万元建成常家庄村幼儿园,敬老院。

1986年4月,投资25万元建成纪念堂。

1985年, 投资475万元进行村庄规划, 统一新建村民住宅, 每户135平方米,1990年规划完成,共208户。

1991年7月,在昌邑市区北开始建立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1993年6月投产。

1995年5月,建成5000平方米沿街商贸楼。

1994年3月,投资60万元,建立常家庄村文化活动中心。

1997年6月,投资100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铺设柏油路。

是年6月,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昌进织造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 1950年2月姜其文响应党中央号召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挖井12眼,购进抽水机1台和3部新型水车。基本保障了当时的水浇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87年粮食单产600公斤,比1978年增长200公斤。

1985年,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全村土地集中到28个种田专业户手中,耕、种、收由集体承担并实行以工补农,免除农业税,种田户只负责管理、收获。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鲁麦23)进行更新换代。在管理方面,实行五统一(耕、播、收、打、灌) 。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6万公斤。2000年粮食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50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800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始于高级社时期。当时建起织布厂、塑料厂各1处, 从业人员4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机遇,于1978年先后投资1200万元建起常家庄织布印染厂。1984年又上了48台宽幅织机和一条染色线,具备了年织布250万米, 印染2800万米的生产能力。1992年筹集资金1600万美元与香港先进化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从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80台喷水织机、拉幅定型机、平网印花机、高温染色机、砂洗柔软机、预缩机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年产“昌进牌”仿真丝30余个品种2 00多个花色,1000多万米,产品出口南韩、香港及东南亚各国。1998年又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并在全镇率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996年7月企业被评为农业部大型1档企业, 连年被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评审为AAA级信用企业,被评为“山东省三资企业500强”。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500人,实现销售收入29596万元, 利润2958万元, 上交税金400万元。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4862万元人民币。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常家庄紧靠昌灶公路有利条件,自1990年起先后投资800万元, 建起5000平方米的商贸楼。建成后,租赁给20多户经商,办幼儿园、宾馆、纺织原料经销经营食品、维修、铝合金加工等业务,年创收30余万元。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总产值3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00余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占30%,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5年,投资1万元,建起了常家庄小学。1970年投资2万元,对小学进行了扩建, 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4年投资60万元,办起了文化活动中心,配套了各项文体娱乐设施,其中图书馆藏书6000余册。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 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投资6万元购进了两台彩色电视机、 两台录放机以及各种类型的电教片100余盘,订阅报刊30多种,聘请兼职教师16名。先后派300多人到青岛、北京、济南等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有3人获得高级职称, 10人获得中级职称,180人获得初级职称。几年来,全村先后有6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10人,大专30人。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年人均粮食仅4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建国后,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 人均纯收入32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90元,1982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 人均年末存款余额1万元,多数村民已过上小康生活,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120辆,其中个人拥有98辆,各种摩托车150辆。全村统一安装了程控电话,拥有彩色电视机180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 建国后,逐渐被砖石结构代替。7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1984年投资4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村委大院。1985~1990年间,村集体统一规划, 建起208户标准房。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先后开通村内3条大街1200米, 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有2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 1992年投资110万元在昌灶路西建房50间, 招商引资, 实行租赁经营。1992年9月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文明村庄”。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始,幼儿免费入园, 对考入中专或高中者每年奖励100元,考上大学者每人每年奖励50 0元,还有一条规定:村里的光棍汉,谁给说上媳妇,奖红娘1000~2000元,结婚时再补助光棍汉1000~2000元。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村集体对全村老党员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对原退休职工干部实行最低保障金制度。村卫生室设有高压消毒锅、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全村村民均享受合作医疗补助。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3月, 日军侵占柳疃,全村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党组织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1945年春,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常效希任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15名青年参军参战,50余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昌邑等战斗、战役的支前队伍。1950年,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0中共地方组织全部公开,全村共有党员11名。1951年,梁钦照任村支部书记;1953年常学增任村支部书记;1973年,高廷伦任村支部书记;1977年付乃贵任支部书记。1992年成立中共常家村党总支,付乃贵任党总支书记。1998年成立中共柳疃常家庄村党委,付乃贵任党委书记。多年来,党委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15年被评为潍坊市、 昌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连续4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党委下属昌进织造有限公司、常家庄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常家庄村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4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1年1月, 昌邑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常家庄村农民协会。之后,村青救会、农救会、妇救会、职工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姜言礼任大队长, 后陆正伦任该职,下设2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常家庄革命委员会。1983年8月建立常家庄村民委员会, 设委员5人,梁京海任主任,下设3个村民小组。2000年常家庄委员会由5人组成, 主任梁京海,自1980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10年被评为潍坊市、昌邑市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简介

常化谱(1917~1948年) 1947年7月参加昌邑独立营,作战勇敢,多次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1948年初,随部队升级到第二野战军,任排长。1948年泰安战役,他只身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了胜利,被记二等功。同年在另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付乃贵 1947年1月生,196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1971年从部队转业,197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带领村民走企业强村富民之路,先后成立了塑料纺织厂、织布印染厂、纺织印染厂,并组建了全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到2000年, 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5亿元, 集体固定资产2.7亿元。 他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厂长(经理)”“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5年被评为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

2 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常家庄村

常家庄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西南5.3公里,胶河支流西岸,地处丘陵。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5亩。南与诸城市桃园镇接壤,西与诸城市林家村镇接壤,属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并有丰富的矿石资源及荒山资源。

据传,明末常姓从现在诸城市相州迁此立村,取名常家庄。常家庄现有居民134户,人口420人,除常姓外,尚有孙姓、张姓、赵姓、李姓等姓氏的居民。

常家庄村经济上以农业为主。旧社会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农民生活困苦。解放后,该村农、林业生产逐步发展,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蚕茧生产、苗木繁育、畜禽养殖为主的较大规模的增收项目,村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全村手工业加工户达一半以上,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26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该村全面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同时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该村先后多次被胶河经济区授予“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3 山东省胶州市杜村镇常家庄村

地名来历

本村名曰常家庄,顾名思义是因姓而得名,据传常氏兄弟从烟台山卫迁入此地,一人住辛家庄,一人住常家庄,俩村原先合称辛常庄,后划分为 辛家庄和常家庄,一人住涝洼村,至今这三个村的常氏都能论起辈份、家谱、族谱,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已焚毁。

基本状况

常家庄位置在南杜村镇西北四公里处,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村东五十米就是墨水河,河东是一片丘陵,村前是一条小河,村南、西、北都是一片小平原。

村东南相隔一里处是房沟村和大店子,村前以水河相隔就是辛家庄,两村相邻。村西一里处是娄敬庵,西北五里处是小佛乐、大佛乐村,以北是胶西镇的丁官村、西门村,村东北三里处是苑家会村。

地形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带,丘陵地土质一般适合种植地瓜、花生、小麦、玉米。

河的两岸是肥沃的土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各种杂粮,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用地膜烤土豆,产量高,经济收入可观,这些土地都是旱涝保收的良田。

本村的交通也比较发达,村西有通往娄敬庵和杜村的沥青路,村前通往胶城的公路,出入都很方便。

4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常家庄村

概况

常家庄村始建于清朝中期,地处泰城西部迎宾大道两侧,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辖常家庄村和小常家庄村两个自然村,全村总土地面积3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6公顷,企业占地面积8公顷,农作物主要是林果,面积6.6公顷。迎宾大道从村内横穿而过,环山路与蓄能电站上库路南北、东西贯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人口1212人,其中回族480人。2005年,村集体年收入260万元,人均收入4900元。常家庄村2002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政厅、省民委表彰为第一届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多次被市、区、办事处评为先进单位。

大事记

1959年大河水库的修建,占全村土地面积66.6公顷,使整个常家庄整体移民搬迁至水库北岸。近年来常家庄村结合新城区建设和迎宾大道拓宽改造,拆除近100户居民的住宅,结合回迁安置,争取到市里最大的优惠政策,实现全村旧村改造整体搬迁。配套清真寺、教学楼、幼儿园、老年公寓、卫生医疗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商业住宅楼齐全,建筑面积12万㎡,总投资1亿元。市里投入80%的资金,村自行解决20%。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前,是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贫困村。开放后,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搞多种经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里在拓宽迎宾大道时,置换土地7公顷,作为常家庄村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建设基地,全村以金泰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通过旧村改造,更进一步促进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社会进步

幼儿园的学生,每个学生每月只交20元,其余的全部村里补贴。考上大学的学生村里补助2000元,考上高中或中专的村里补助1000元。60岁以上老人村里每人每月补助60元,合作医疗集体全部支付,住院超过5000元以上的村里再补贴30%,自来水、有线电视村里全部免费。20多年村里没让群众交过一分钱。常家庄村现正在建设高标准、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5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常家庄村

白沙滩镇常家庄村现有村民650户,1563人口,党员83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远教功能,使远程教育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硬件过硬,管理到位。村里把远程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专门成立远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具体分管。从建点伊始,村党支部就拨出专项建设资金,高标准,高配置,建设起宽敞、整洁、设施先进齐全,能同时容纳100人以上,达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五防”要求的远教活动室,能很好地满足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每年村党支部都要召开2次支部会议专题研究远程教育工作,并安排专项经费确保远教工作正常运转。

二、制度健全,学用规范。村里建立了一整套相关规章制度,如《远程教育站点维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学习培训制度》等,并刊板上墙。为实现全天候开放,除设专职远教管理人员外,还设有一名协管员,以确保能随时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台帐制度,要求每次学习都有详细记录,设备、课件、维修、学习等各类台帐也都互相配套,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序使用,保证站点工作正常运行。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围绕“促发展、聚人心、树新风”目标要求,建立远教学习需求即时反馈机制,即在安排学习计划前,由村党支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需求调研,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村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安排教学内容,并及时将学习计划予以公布,从而有效保证了学习内容贴近群众需求。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村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新增到养貂、养鸡等6个品种,养殖户增加到60多户,年均收入增加到3万元。此外,村里通过远教平台,结合村里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开展“远教学习日”专题活动,并多次组织开展“电影展播”、“戏迷俱乐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远程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6 云南省宜良县南羊镇常家庄村

常家庄隶属于南羊镇葡萄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 南羊镇西南边,距离葡萄村委会3公里,距离南羊镇政府9公里。国土面积有0.73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683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65亩,其中人均耕地0.98亩;有林地500亩。全村有农户62户,有乡村人口198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人,劳动力14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9.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5亩(其中:田205亩,地60亩),人均耕地1.29万元,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有水面面积60亩,其中养殖面积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无路灯。全村有54户通自来水,有5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83.33%和74.07%)。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没有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3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8户。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9.41万元,占总收入的72.81%;畜牧业收入35.84万元,占总收入的43.9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1头,肉牛2头,肉羊10头);渔业收入7.64万元,占总收入的9.36%;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23%;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2.46%;工资性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5.15%。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2万元。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4户,共乡村人口201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99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人,劳动力149人。该村人全部是汉族。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1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南羊卫生院,距离南羊卫生院9公里。该村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0户,占农户总数的74.07%。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常家庄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南羊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9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6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