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尝试反馈法 |
释义 | 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学华同志提出的。什么是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是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强调学生“学”,又重视教师“教”。 尝试反馈法-特点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教学活动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活动、一种创新活动。尝试教学能够把系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学生生源质量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不知道怎样学习数学,大部分学生属于双差生。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笔者近年来在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启用“尝试教学法”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尝试动手,尝试成功,学有所得。 尝试反馈法-步骤“尝试教学法”要按照知识迁移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是知识迁移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自己动手,大胆探索,亲自尝试,产生兴趣。 2.自学课本——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准备题与尝试题进行比较,对尝试题和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尝试题。为了促成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前先提出思考题,以便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3.尝试练习——促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以便引导迁移。学生经过第二步自学课本,基本完成了从对旧知识的认识向对新知识的迁移,但是,这种迁移还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尝试练习就是检验知识迁移程度的重要步骤。在这一环节,教师设置的练习题不要太难,要求源于书本,又要高于书本。 4.学生讨论——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学生试做尝试题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正确,这是正迁移所产生的效果;一种是结果错误,这是负迁移发生的作用。在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迁移。教师讲解中重点突出抓住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因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迁移作用进一步深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讲评是重点,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自己总结的结论解决相关问题。 尝试反馈法-效果主要表现在: (1)突出新课教学的重点。新授课主要是进行新课教学,新的结构六个阶段全部围绕新课教学展开,能够保证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2)增加练习时间新的结构几乎安排一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从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堂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层次清楚。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去。(3)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学方法 新的结构,增加了练习时间,"进行新课"时间只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尝试反馈法-应用新的结构充分应用了反馈的原理,安排了两次集中反馈: 第一次集中反馈--第二次尝试练习。进行新课结束,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及时传出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如发现问题,教师能及时进行补充讲解,起到调节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馈--课堂作业。通过课堂练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如果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最佳时间理论的应用一堂课40分钟,哪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就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这段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因为开始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第6分钟开始,学生情绪已经稳定。又经过课间休息,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钟以后,学生开始疲劳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当然,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如果安排在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就好。传统结构把"检查复习"放在最佳时间里,是搞昨天的旧知识,可是转入"新授"时,学生已经疲劳了,新课的教学效果就差。新的结构把"进行新课"放在最佳时间里,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