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宽萼半蒴苣苔 |
释义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宽萼半蒴苣苔 种拉丁名:Hemiboea latisepala H. W. Li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上升,长达55厘米,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疏被短柔毛,四校形,具多数节。叶对生,干时纸质;叶片长圆状卵形至长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楔状下延,全缘或近全绿,长4.5—1.7厘米,宽1.5—5.5(一6.5)厘米,上面绿色,全面散生但沿脉密布具节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皮下散生蠕虫状石细胞;侧脉每侧7—9条;叶柄长0.5—2.5厘米,粗2毫米,无毛。聚伞花序假顶生,具2—6花;花序梗长(2.5一)3—4厘米,无毛;总苞近球形,顶端具细尖头,直径1.3—2厘米,无毛,开裂时呈碗状;花梗长2—3毫米,无毛。花萼长1—l.3厘米,下方的萼片分生,宽4—5毫米,上方的萼片合生至中部,宽达6毫米,裂片顶端钝至近圆形。花冠淡紫色,长达3.2厘米,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上方 6一8毫米处有一毛环,口部直径1.3厘米,基部上方租5毫米;上唇长5毫米,2深裂,裂片半圆形,下唇长约6毫米*深裂,裂片卵圆形。雄蕊: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上方1厘米处,长1.3厘米,狭线形,花药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顶端连着;退化雄蕊3,着生于离花冠基部约1厘米处,狭线形,侧生的2个长约6毫米,顶端小头状,中央1个长3毫米。花盘环状,高达1.6毫米。雌蕊长2.7厘米,无毛,子房线形,柱头近截形。蒴果未见。 地理分布特产云南东南部。 生存环境生于石灰岩山地荫湿处。海拔1550米。 本属资料属中文名:半蒴苣苔属 属拉丁名:Hemiboea 本属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叶对生,花序假顶生或腋生,二歧聚伞状或合轴或单歧聚伞状,有时简化成单花;总苞球形,顶端具小尖头,开放后呈船形、碗形或坛状。花萼5裂,裂片具3脉;花冠漏斗状筒形,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内面常具紫斑,檐部二唇形,比筒短,上唇2裂,下唇3裂,筒内具一毛环;能育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的下(前)方,药室平行,顶端不汇合,一对花药以顶端或腹面连着; 本属花粉形态:H.Henryi花粉近球形,有时近长球形,极面观为近圆形。大小为(18.3一) 19.7(一21.8)X(18.3一)20.2(一21.8)微米。3拟孔沟,沟长而宽,具沟膜,上有颗粒状突起;拟孔界限不清楚。外壁厚度约1.7微米,内外层等厚,细网状纹饰。网脊较粗;网眼为近圆形,椭圆形或较不规则形状。图115.2. 本属生境:生于山谷林下石上或阴处,林缘沟旁或岩石上、沟边石缝中,石灰岩山地阴湿处。海拔80—2100米。 本属分布:云南:河口、金平、麻栗坡、蒙自、西畴、富宁、砚山、屏边、马关。贵州:贵定、毕节、兴仁、安龙、荔坡、独山、印江、楣潭、开阳、三都、凯里、惠水、凤冈、天柱、遵义、册享、镇远、贞丰、望谟、清镇、兴义、习水、德江、瓮安、纳雍、榕江、从江、松桃、盘县。四川:叙永、城口、灌县、奉节、峨眉山、南川、马边、天全、兴文、珙县、重庆、黔江、秀山、巫溪、美姑、古蔺、宜。 本科资料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本科概述:该科约140属,20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56属,约416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少数属往北分布,最北可达辽宁西部。其中28属为我国特有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