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帕拉米韦 |
释义 | Peramivir ,又名 RWJ2270201或BCX - 1812,分子量为 328 ku,是一个新颖的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药物 ,是继扎那米韦 Zanamivir 和奥司米韦 Oseltamivir 研发成功并于 1999年上市之后的又一新型流感病毒 NA抑制剂。 帕拉米韦该药物于2000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药学院 Babu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实验室研制成功。国外对帕拉米韦抗病毒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该药物能有效抑制各种流感病毒株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具有耐受性好、毒性小等优点。 作用机理帕拉米韦是 Babu等 在分析唾液酸、扎那米韦、奥司他韦与 N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与环连接的基团有亲水的羧基和胍基,以及疏水的异戊基和乙酰氨基,4个极性不同的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 NA结构中不同的活性位点区域。羧基部分与 NA活性位点的 3个精氨酸残基 Arg118, Arg292, Arg371 形成强烈的分子间作用;乙酰氨基的甲基部分与 NA疏水口袋中的 Trp 178和 Ile 222作用,羰基氧则与 Arg152作用;胍基与 NA活性位点的 Asp 151、Glu 119、Glu 227及 Trp 227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对于 B型流感病毒 NA,异戊基部分与 Ala 246、Arg 224和Ile 222构成的疏水性口袋强烈作用,而对于 A型流感病毒 NA,异戊基部分作用于 Glu 276疏水部分。帕拉米韦分子上多个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 NA分子的多个活性位点,强烈抑制 NA的活性,阻止子代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从而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药效学研究帕拉米韦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Smee等 通过细胞 MDCK 试验发现帕拉米韦对流感病毒 A/Bayern/07/95, A/Beijing/262/95、A/PR/8/34、和 A/Texas/36/91 H N 的半数抑制浓度IC ≤1. 5 mol/L;对 12株 H N 病毒和 2株禽源 H N 病毒的 IC < 0. 3 mol/L,对 B /Beijing/184/93和 B /Harbin/07/94流感病毒株的 IC <0. 2mol/L,另外 3种 B型流感病毒的 IC 在 0. 8~8 mol/L的范围内。并且发现在感染病毒后 0~12 h之间给药 ,抗病毒效果明显。Bania等 报道 ,帕拉米韦的抗流感病毒谱宽 ,对 23株不同流感病毒株和非流感病毒株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帕拉米韦对 A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 0. 09~1. 4 nmol/L,对 B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 0. 6~11 nmol/L,对其他来源 包括哺乳动物、细菌和其他病毒 NA的IC 都大于 300 mol/L,至少是流感病毒 NA 的10 000倍;扎那米韦对 A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0. 3~2. 3 nmol/L,对 B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1. 6~17. 0 nmol/L;奥司米韦羧酸盐对 A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 0. 01~2. 2 nmol/L,对 B型流感病毒 NA的 IC 为 6. 4~24. 4 nmol/L。Larisa等 比较了帕拉米韦 ,奥司米韦和扎那米韦 3种 NA抑制剂对 19株来源于流感病人的临床毒株的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 ,帕拉米韦对 A型流感病毒的 IC 为0. 34 mol/L,奥司米韦为 0. 45 mol/L,扎那米韦为 0. 95 mol/L;帕拉米韦对 B型流感病毒的 IC为 1. 36 mol/L,而奥司米韦为 8. 5 mol/L,扎那米韦为 2. 7 mol/L。 帕拉米韦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口服给药Govorkova等 发现 ,在药物预防性试验中 ,将小鼠人工感染 5倍 LD 的 A/HongKong/156/97 H N ,攻毒前 4 h连续 5 d灌服帕拉米韦 , 0. 1 mg·kg ·d 组存活率达 70%; 10mg·kg ·d 组存活率达 100%,并能显著降低肺组织病毒滴度 ,阻止病毒向脑组织扩散;小鼠接种 5倍 LD A/quail/Hong Kong/G1/97 H N 病毒 ,1. 0 mg·kg ·d 组存活率达到 100% 12/12, P <0. 001 。在治疗性试验中 ,小鼠人工感染 10倍LD A/Hong Kong/156/97 H N ,以 10mg·kg ·d剂量连续 5 d灌服帕拉米韦 ,攻毒后 24 h给药 ,小鼠存活率达 80%; 36 h后给药 ,存活率达 60%; 48 h后给药 ,存活率达 50%;各给药组在感染后第 7天起 ,没有小鼠死亡 ,攻毒对照组在感染 8~10 d后全部死亡。 耐药性据报道 ,虽然病毒对 NA抑制剂的耐药率仅约 2%,但近年来 ,已有不少耐药病例的报告。耐药毒株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由于病毒的RNA发生突变 ,使 NA活性中心的氨基酸 如 119位、292位氨基酸 发生改变 ,酶功能受损;另一途径是 NA受体结合点发生变化 ,与受体亲和力降低。Gubareva等 研究发现 ,病毒 NA的 119或274位的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 ,则会出现至少耐一种 NA抑制剂的现象 ,而在病毒 NA的 152或 292位的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 ,则会出现 NA抑制剂之间的交叉耐药现象。Nedyalkova等 发现帕拉米韦的耐药突变基因存在于病毒 NA的 58位和 211位的氨基酸残基上 ,而在病毒的 HA上暂时没有发现耐药基因的存在。但实验证实 ,临床应用的耐药发生几率极低 ,不会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 药动学研究目前 ,已有帕拉米韦在雪貂及人上的动力学报道 , 但未见家禽的药动学报道。Sweet等 报道 ,帕拉米韦在雪貂体内的主要药动学特征是:口服吸收快 ,在体内是典型的一级吸收 ,一级消除 ,二室模型;达峰时间是 1 h;静脉注射给药的消除半衰期为3. 65 h,同剂量口服给药的消除半衰期为 3. 2 h;雄性雪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达到 2. 5%;其表观分布容积大 ,静脉注射给药 10 mg/kg的表观分布容积为 355 mL/kg。Ganesh等 报道 ,帕拉米韦在感染流感病毒和健康自愿受试者中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是:流感病毒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表观分布容积V 为 874 L和 960 L;流感病毒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体清除率 Cl 分别为 301和 296 L/h;对 A型流感病毒达到半数有效时 ,曲线下面积 AUC 为1 989 ng·h·mL ,对 B型流感病毒半数有效时 ,AUC为 1 089 ng·h·mL 。 临床试验钟倩 报道 ,在人体 Ⅰ期临床试验中 ,帕拉米韦剂量高达 10 mg/kg、用药 10 d仍易于耐受。两项 Ⅱ期临床研究评估了本品用于二次感染 A型或B型流感病毒患者的抗病毒活性和耐受性 ,结果本品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病毒作用。对 A型流感患者 ,口服帕拉米韦 400 mg q. i. d. ×5 d 试验组和200 mg b. i. d. ×5 d 试验组的病毒浓度明显降低 ,与安慰剂相比 ,分别下降 73%和 69%,而奥司米韦试验组病毒浓度下降 71%。对 B型流感患者 ,口服帕拉米韦 400 mg q. i. d. ×5 d 试验组和800 mg q. i. d. ×5 d 试验组使病毒浓度分别下降49%和 61%,而奥司米韦试验组病毒浓度下降82%。目前还没有关于帕拉米韦在家禽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毒性和不良反应Smee等 报道 ,帕拉米韦毒性低 ,剂量达到 1mmol/L 328 g/mL 对细胞无毒性; Sidwell等报道 ,小鼠每天口服帕拉米韦 1 000 mg/kg无毒性;Bantia等 报道 ,小鼠一次性肌肉注射 20 mg/kg无毒性。Freund等 报道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疲乏、咳嗽、鼻塞、咽痛等。 小 结近年来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范围频繁暴发 ,不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禽流感中间宿主多 ,具有易变异、易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预防和治疗难度较大。由于流感病毒亚型多 ,各亚型抗原易变异 ,单纯依靠疫苗很难完全控制疫情 ,药物防治仍然是防控禽流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公认的抗流感有效药物 ———达菲 奥司米韦 ,由于其生产过程长 ,药品价格高 ,难以满足全球范围控制禽流感的药物需求。帕拉米韦这一新颖的环戊烷化合物 ,其合成工艺较简易、成本较低 ,在体外可特异性和选择性地抑制 A型和 B型流感病毒 NA,能有效抑制各种流感毒株的复制和传播。帕拉米韦耐受性好 ,毒性小 ,不易出现耐药性 ,目前已进入 Ⅲ期临床研究 ,是一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流感新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