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昌都耳蕨 |
释义 | 昌都耳蕨(学名:Polystichum qamdoense)陆生。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连同叶柄基部通常被鳞片,披针形、线形或纤毛状,边缘有齿状,棕色。叶簇生;叶柄腹面有浅纵沟,基部以上常被与基部相同而较小的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回羽状细裂,羽片基部上侧常有耳状凸; 叶脉羽状,分离。叶片纸质、草质,背面多少有披针形或纤毛状的小鳞片;叶轴上部有时有芽胞,有时芽胞在顶端而叶轴先端能延生成鞭状,着地生根萌发成新株。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圆形,盾状着生。产于中国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及东南部。 中文学名:昌都耳蕨 拉丁学名:Polystichum qamdoense Ching et S. K. Wu 二名法:Polystichum qamdoense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鳞毛蕨科 属:耳蕨属 形态特征昌都耳蕨植株高30-40厘米。根茎直立,密生宽披针形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8-13厘米,基部直径约2毫米,下部宿存,棕色,腹面有浅纵沟,下部有卵形和线形棕色鳞片,向上渐稀疏;叶片披针形,长24-3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向基部渐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24-30对,互生,平伸,无柄,三角状披针形,中部的长1.5-2厘米,宽8-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近截形,上侧有耳凸,羽状深裂;裂片3-4 (-5)对,近对生,略斜向上,密接,矩圆形或倒卵形,上部两侧有齿;裂片具羽状脉,腹面微凸,背面平坦。叶为草质,背面有长纤毛状小鳞片;叶轴禾秆色下部常带棕色,腹面有浅纵沟并有披针形及线形棕色鳞片。孢子囊群位于羽片主脉两侧;囊群盖圆形,盾状,边缘有齿。 生长环境生于高山针叶林下或草甸上,海拔3000-4200米之间。 分布情况产于中国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及东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