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空心菜炭疽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空心菜 英文名称:Water spinach anthracnose 病原中文名称:刺盘孢菌 病原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 spp.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蕹菜 危害部位:叶片及茎部 传播因子:病残体、病组织、土壤、风雨 防治指标:初见病叶或有发病中心时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茎部,幼苗受害可致死苗。叶片染病病斑近圆形,暗褐色,斑面微具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扩大并融合,致叶片变黄干枯;茎上病斑近椭圆形,稍下陷。 病原形态特征Colletotrichum spp.称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浅盘状,上生刚毛;刚毛鞭状,黑褐色,末端尖细而色稍淡;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短杆状,两端钝圆、单胞、无色,近中部有一透明油点;另一种新月形,弯而两端尖,单胞、无色,近中部亦有一油点。 浸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内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在生长季节,遇天气高温多雨,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势过旺,茎叶交叠郁蔽,易发病。 发病因素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连阴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5、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 6、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 、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高畦栽培,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育苗移栽,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 13、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4、棚室栽培的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一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 二、化学防治发病始期喷施: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多菌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 50%福美双粉剂600~800倍液 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 30%氯氧化铜7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 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 4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 000倍液 50%醚菌酯(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 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1500倍液 15%、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20%、25%叶枯灵(川化—108、叶青双、叶枯唑)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 隔10天一次,连喷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