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垦鉴豆36号 |
释义 | 选育过程 建三江科研所于1992年配制杂交组合,以合丰25号为母本,以建90-4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选择。1993-1997年为F1-F5代。1997年秋进行田间株行绝选,代号为建96-825。1998年进行鉴定试验,1999年进行品比试验及异地鉴定试验。2000-2001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垦农四号。2002-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垦农四号。两处区试、两年生试共19个点次,全部表现为增产。现已完成全部选育和试验程序。2004年3月1日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系生育日数123天,所需活动积温2400℃,株高70-80cm,底荚高14cm,主茎结荚为主,亚有限结荚习性,白花、尖叶、灰毛,节间短,节数多,株型收敛,结荚分布均匀,荚成熟后呈弯镰形,秆强抗倒伏,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20-22克左右。叶部病害轻,根系发达,其粗蛋白含量42.71%,粗脂肪含量19.47%。中抗灰斑病。 产量结果 1998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59.4公斤,平均比对照合丰35号增产16.3%。1999年品比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58.6公斤,平均比对照合丰35号增产14.2%。1999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86.7公斤,平均比对照合丰35号增产13.9%。 2000-2001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03.45公斤,平均比对照垦农四号增产6.93%。2002-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21.5公斤,平均比对照垦农四号增产10.11%。两年区域试验共10个点次,全部表现增产,两年生产试验共9个点次,全部表现增产。 适应地区及栽培要点 适应地区:适应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的松、乌、黑三角州大豆种植区种植。 栽培要点:5月上、中旬播种,适应垄三栽培与大垄密栽培。三垄栽培法密度每公顷30-33万株,大垄密栽培法栽培密度每公顷40-45万株。该品系喜肥水,适宜较肥沃的土地种植。苗期深松、生育期间中耕培土、花荚及鼓粒期喷施叶面肥,增产效果更加明显。每公顷施用常规化肥量(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225-300公斤,其N:P:K为1:1.2:0.4为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