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柯邑 |
释义 | 柯邑,即柯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邑地名称,即原来是卫国的柯邑,由于当时其地境内有一个大湖,因此又称“柯泽”。 周庄王姬佗七年(鲁庄公姬同四年,卫黔牟姬留七年,公元前690年),柯邑被鲁国强占。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姬同九年,齐襄公姜诸儿十三年,公元前685年),齐襄公再次打着为卫国讨公平的理由,与鲁国之间展开了“乾时之战”,夺取了柯邑。 为此,周庄王十三年(鲁庄公姬同十年,齐桓公姜小白元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之间再次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鲁国大夫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 到了周釐王姬胡齐元年(齐桓公姜小白五年,鲁庄公姬同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鲁国,齐军一直攻击到鲁国都城之下,要逼迫鲁庄公签定盟约,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大夫曹刿对鲁庄公说:“齐国进攻我国的军队已到城下。现在大军压境,城池即将被攻破,您不打算保卫鲁国吗?” 面对强大的齐国军队,鲁庄公丧气地说:“唉!那就和齐国签盟约吧。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啊!” 曹刿说:“既然这样,那么由您来应付齐国的君王,由我来对付齐国的臣子。” 到了会盟的时候,两国国君登上了盟坛。当两国宰相正在相互作揖时,曹刿却突然登上盟坛,在坛上手握出鞘的宝剑逼近齐桓公,说:“我们的城池将破,大王您还打算继续进攻吗?” 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大家一时都呆住了。齐国宰相管仲赶紧说:“那您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曹刿说:“希望齐国归还我国汶阳一带的田地。” 管仲就对齐桓公说:“那么您就答应他吧。”于是齐桓公便无奈地答应了曹刿的要求。曹刿在这样的条件下请求结盟,齐桓公就与鲁庄公缔结了盟约,承认了齐桓公的盟主地位。盟书签定之后,曹刿才弃剑离开盟坛而去。 当齐桓公身边的其他臣子醒悟过来后,都纷纷气愤地说:“在这种要挟下缔结的盟约,是可以背弃的!这曹刿如此无礼,该视为齐国的仇敌,请求大王您允许我们撕毁已订的盟约,发兵伐曹刿、攻鲁国!” 管仲却在一旁冷静地说道:“在要挟下缔结的盟约当然是可以背弃的。但作为国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弃已经签定的盟约!那曹刿个人可以视为仇敌,但大王却不能再把鲁国当作敌人。如此一来,咱们的大王就可以在天下显扬信义了。” 于是,齐桓公不但没有背弃刚签定的盟约,而且立即下令退军回国。 当天下的诸侯们得知了此事后,皆认为齐桓公是一个言而有信的诸侯,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归顺了齐国。在其后齐桓公所主持的鄄邑之会、幽地会盟等,诸侯们没有不参加的;再主持阳谷之会、贯泽会盟时,就连边地遥远的诸侯国也都赶来参与盟会。如此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但使已经动摇了的东周王朝得以巩固,自己也真正成为第一位春秋霸主。 在史籍《春秋·庄公十三年》中就记载:“公会齐侯盟于柯。”可以这样说:史称“桓公以信而霸”,而当时诸侯们所崇敬的齐桓公之信义,就是从“柯邑之盟”开始建立起来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