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柴绍 |
释义 | 柴绍(588—638)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柴绍幼以任侠闻。补隋为太子千牛备身,渊起兵,绍兼领马军总管,率先登陷阵。高祖武德初,从李世民征战,以功封霍国公。太宗贞观初,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后加镇军大将军。 中文名:柴绍 别名:柴嗣昌 国籍:大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晋州临汾 出生日期:588年 逝世日期:638年 职业:驸马,华州刺史,镇军大将军 主要成就:唐朝开国元勋击退突厥、吐谷浑与党项的入侵 爵位:霍国公 追赠:荆州都督 谥号:襄 妻子:平阳公主 基本资料简介柴绍(588年-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洪洞县(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柴村)人,唐朝初期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唐朝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 人物小传柴绍幼以任侠闻。补隋为太子千牛备身,渊起兵,绍兼领马军总管,率先登陷阵。高祖武德初,从李世民征战,以功封霍国公。太宗贞观初,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后加镇军大将军。 洪洞县考洪洞县原称洪赵县,为1954年合并洪洞县与赵城县而来,1958年将新合并的县又改名为洪洞县。 洪洞古称杨,春秋末期,晋国羊舌氏被灭,其采邑被分为杨氏、平阳、铜蚒三县,是洪洞县境内最早的置县。西汉在此设置杨县。洪洞这个名称起于北朝东魏,因战争需要,于杨县兴建屯兵的城堡──洪洞戌。617年,李渊将杨县改为洪洞县。 原赵城县,赵城为西周造父的封地。汉至隋,赵城县境属彘县、永安县、霍邑县,隋朝始分出赵城县,直到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 人物生平隋义宁年间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昭公主)嫁给了柴绍。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以李密(参见瓦岗农民起义)、窦建德(参见窦建德起义)、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异志的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也开始做起兵的准备。 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接信后,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李夫人留下自寻出路。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行至雀鼠谷时,听说李渊已于五月十五日晨宣告起兵,三人相互庆贺,李建成兄弟均称赞柴绍的主意。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七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渊军将至霍邑时,柴绍城下侦察了隋守将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对众将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八月初三,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柴绍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十五日李渊军进至龙门。九月初,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王长谐等初战不利。柴绍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败回河东。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拥杨侑即位。柴绍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唐武德年间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柴绍拜左翊卫大将军。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平薛举父子(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扰洮(治美相,今甘肃临潭)、岷(治溢乐,今甘肃岷县)二州。五月初五柴绍岐州刺史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十五日,吐谷浑及党项侵犯河州(治临夏,今属甘肃),唐河州刺史卢士良将其击败。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柴绍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唐军将士皆失色。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此役,柴绍在被围情况下,临危不乱,用美人计迷惑吐谷浑军,然后乘其不备派精骑迂回到其背后,突然袭击,终获胜利。美人计虽在历史屡次被使用,但像柴绍这种用法,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 同年柴绍的妻子平阳公主去世。 自武德七年(624年)三月起,突厥军不段入侵唐边。八月十二日,秦王李世民率军在五陇坂(今陕西凤翔西)计退突厥军。为配合李世民军,柴绍于二十三日率军在杜阳谷(今陕西麟游西北)击败了突厥军。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军又多次南下攻扰唐边,十月十七日,突厥军侵扰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柴绍奉命前去救援武德九年(626年)五月,柴绍(时为平道将军)率军兵攻打胡人。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发动玄武门之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柴绍拜右卫大将军。 同年,突厥军仍然多次骚扰唐边。四月二十五日,突厥侵扰西会州(治会宁镇,今甘肃靖远)。五月十一日,侵扰秦州(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同月侵扰兰州。六月,突厥侵扰陇州(治沂源,今陕西陇县)。十五日,突厥侵扰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面对突厥的不断入侵,柴绍又奉命率军出击,七月初三柴绍在秦州打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官名)1名及将士1000余,凯旋而归。 唐贞观年间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渊退位玄武门事变,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柴绍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在隋义宁元年(617年)二月时,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据朔方郡(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起兵反隋。后称帝,国号梁。唐朝建立后,梁师都依附突厥,经常引突厥军南下侵扰。唐军虽多次击败梁师都军,但因其受突厥保护,一直未将其歼灭。 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内部争斗,政局混乱,无力继续庇护梁师都。唐太宗李世民乘机用书信劝其归降,梁师都不从。太宗乃命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伺机出击。刘旻等数次遣轻骑践其禾稼,又使反间计,离间其君臣,梁师都国势渐衰,降唐者接踵而至。梁师都名将李正宝等企图抓获梁师都投唐,事情败露后,降唐。从此,梁国上下更加互相猜忌,刘旻等见时机成熟,上表请求出兵。 唐太宗即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等进屯朔方东城进逼。梁师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唐将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待梁师都夜间退兵时,出兵追击,大败其军。突厥大发兵救援梁师都,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柴绍率军唐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中食尽。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投降。唐以其地置夏州。唐军击灭梁师都,占领朔方重镇,为反击突厥准备了前进基地。转左卫大将军,又为华州刺史。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突厥军进扰河西,唐太宗于二十三日诏命路军马反击突厥唐灭东突厥之战: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柴绍则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与上述5路共同出击。唐军共计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最终灭了掉东突厥。 贞观七年(633年)柴绍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 贞观十二年(638年)柴绍病重,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不久,柴绍去世,赠荆州都督,谥号襄。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柴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柴绍与平阳公主生子柴哲威,柴令武。 柴绍相关影视2004年电视剧《大唐双龙传》 柴绍 - 毛华锋 饰演2011年电视剧《大唐双龙传之长生诀》柴绍 - 石铭熙 饰演 2012年电视剧《隋唐演义》 柴绍 - 石天硕 饰演 柴绍故里柴村鼓楼,位于贾得乡(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辖乡)柴村。柴村为唐代柴绍故里。村周有土堡墙,鼓楼居中心。约建于明代,碑字蚀灭。基座方形高5.3米,门洞东西向过往行人,额向东曰“登楼望旭”,西曰“群朝三元”,南曰“光天化日”,北曰“威镇华夏”。 上为砖木结构楼阁,回廊已毁,二层为硬山式瓦顶。 相关史料《新唐书列传第十五》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迎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彀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与史大奈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党项寇边,敕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公主亦赐死。 《旧唐书列传第八》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绍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子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累除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行至华阴,自杀,仍戮其尸。公主赐死。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