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辟鸿蒙说红楼 |
释义 | 图书简介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开辟鸿蒙说红楼 : 《红楼梦》1至18回评点 / 周山 如著. -- 北京 : 九州出版社, 2010.11 ISBN 978-7-5108-0743-5 Ⅰ. ①开… Ⅱ. ①周… Ⅲ. ①《红楼梦》研究 Ⅳ. ①I207.4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222579号 开辟鸿蒙说红楼 :《红楼梦》1至18回评点 作 者 周山如 著 出版发行 九州出版社 出 版 人 徐尚定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甲35号 (100037) 印 刷 廊坊市兰新雅彩印有限公司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 印 张 18.5 字 数 330千字 版 次 2010年12月第1版 印 次 2010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8-0743-5 定 价 30.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周山如,男,1960年生,山西省阳泉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高中语文教师,喜欢哲学、文学,师承著名红学家梁归智教授,深研周汝昌红学体系,潜心研读《红楼梦》多年。 内容简介本书列出了原著前80回宏观的整体结构,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红楼梦》准确的“地图”;整理归纳出了全书详细的层次结构,第一次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红楼梦》详细而准确的“导游图”;然后以此为基础,对照原文,逐句逐段评批讲解,引人入胜;每一个独立部分或章节后,有概括性总评。本书既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体例与说明……………………………………………………………………1 《红楼梦》前八十回整体结构………………………………………………2 楔子——《石头记》的来历…………………………………………………7 第一单元 开辟鸿蒙 第一单元详细结构……………………………………………………1 第一部 甄士隐·贾雨村………………………………………………11 第二部 贾雨村·冷子兴………………………………………………21 第三部 林黛玉进贾府…………………………………………………35 第四部 雨村判案·薛家进京…………………………………………54 第五部 太虚幻境………………………………………………………65 第六部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86 第七部 周瑞家的送宫花………………………………………………99 第八部 凤姐、宝玉宴宁府……………………………………………106 第九部 梨香院·绛芸轩………………………………………………113 第十部 闹学堂………………………………………………………124 第二单元 可卿丧殡·元春归省 第二单元详细结构……………………………………………………137 第一部 秦可卿丧殡……………………………………………………149 第一章 可卿病重……………………………………………………149 第二章 贾敬寿宴·王熙凤…………………………………………159 第三章 风月宝鉴…………………………………………………168 第四章 可卿病亡…………………………………………………178 第五章 凤姐协理宁国府…………………………………………186 第六章 出殡…………………………………………………………196 第七章 馒头庵………………………………………………………205 第二部 贾元春省亲…………………………………………………212 第一章 元春晋封·秦钟夭折………………………………………212 第二章 省亲别院题对额…………………………………………226 第三章 香囊·道姑·准奏…………………………………………241 第四章 贾元妃元宵归省…………………………………………245 附:周汝昌评红摘要………………………………………………266 主要参考书………………………………………………………271 序人间自有玉通灵 ——周山如批讲《红楼梦》序 梁归智 周山如君是山西大学中文系1979级的学生,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恢复招生 后所谓“新三届”。他毕业以后本来在政府大院工作,但感到那种氛围状态与自 己的性情不够和谐,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于是不顾家中所有亲友的竭力反 对,硬是离开权力部门而去了一所中学教语文。我与山如君有一段师生缘分,当 年我在山西大学任教职,而中文系1979级是我走上讲坛教的第一届学生。山如君 在校期间似乎有些忧郁,我当时印象并不算很深。但自从他担任中学语文教师以 后,则颇有交往,因为他对《红楼梦》情有独钟,逐渐由爱好者而研究者,恒兀 兀以穷年,不断有所发现发明。如今,他评批讲解的《红楼梦》第一部分(一至 十八回),要自费出版,希望我说几句话。师友之谊,似不容辞,聊表浅见,愿 天下有情于《红楼梦》者共鉴。 有关《红楼梦》的评批讲解,自与曹雪芹休戚相关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以来,即瓜瓞绵绵,蔓生不绝,延至今日,红学大盛,新评批本仍不断诞生。这 些评批解说,大较而言,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视一百二十回本即程高本(程伟元 和高鹗修订续补本)为一个“整体”,对其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其意见倾向是认 为程高之续补基本上符合曹雪芹原意,或有小疵,大功难掩,是“功大于过”, 红学归属,叫“尊高派”。另一类是严格区分前八十回“曹本”和后四十回“程 本”(或“高本”),分别予以点评,倾向是认为后四十回完全违背曹雪芹原 意,无论思想或艺术,与曹雪芹原著比,都有霄壤之别,续补之作非但没有锦上 添花,简直就是佛头著粪,续补者“过大于功”,乃“尊曹派”。 到底哪一种意见正确?最有“公信力”的途径,那就是深入小说文本,条分 缕析,字斟句酌,把曹雪芹的天才妙诣最大程度地揭示出来,后四十回到底是 “相形见绌”或者“相得益彰”,自然也就洞若观火。 山如君的批讲本,就是做的这样一项工作。不过,还有一点需要去疑解惑: 前贤有脂批本,有护花主人、太平闲人等多种评点本,时彦如周汝昌先生、王蒙2 先生,各有评批本行世,笔者也曾经出过一个评本。山如这个“中学老师”,难 道比我们这些“红学名家”还有经纬有墨水吗?他对《红楼梦》的批讲,真有独 立的价值和意义吗? 当凭“才艺”重衡量,岂以“名位”轻轩轾?看了山如君的批讲,你不能不 相信,他真有两把刷子,两把红学名家们取代不了的刷子。 第一把“刷子”,就因为他首先是“中学老师”,一个热爱酷爱非常爱《红 楼梦》的中学老师,这种身份使他有了“红学名家”们不具备的眼光。这话怎么 说呢?因为中学老师非常了解普通、一般、草根们阅读《红楼梦》的心理需求、 文化需要,而“名家”们难免以己度人,忽略了许多应该讲解的东西。山如君的 评批讲论,针对的潜在阅读对象,是他的学生、同事、邻居等“芸芸众生”,在 名家们看来,也许会觉得他“把馍嚼得太碎”了。但,这正符合社会最广泛的需 要,也可以说,最有“市场前景”。用山如君自己向出版方自我推荐的话说就 是: 本书列出了原著前八十回宏观的整体结构,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红楼梦》准 确的“地图”;整理归纳出了全书详细的层次结构,第一次为读者提供了阅读 《红楼梦》详细而准确的“导游图”;然后以此为基础,对照原文,逐句逐段评 批讲解,引人入胜;每一个独立部分或章节后,有概括性总评。本书既有通俗 性,又有学术性。 关键词是“整体结构”、“层次结构”、“逐句逐段评批讲解”。有了十分 具体,可以说是细致入微的“逐句逐段评批讲解”,再加上宏观的对“整体结 构”和“层次结构”的梳理分析,才能让“草根”、“芸芸众生”的读者比较不 费劲地敲开荣国府那峥嵘雄峻的兽头大门,进入柳明花媚云霞翠轩的大观园。试 看第四单元的“整体结构”: 第四单元 夏——宝玉挨打 第一部 宝钗配药 第二部 冯紫英宴请 第三部 端午节赐礼 第四部 平安醮 第五部 “金玉”、“提亲”风波 第六部 宝钗借机双敲3 第七部 撵金钏 第八部 蔷薇花架 第九部 窝心脚 第十部 晴雯撕扇 第十一部 阴阳金麒麟 第十二部 宝玉诉肺腑 第十三部 宝钗体谅人 第十四部 贾政打宝玉 第十五部 众人看望宝玉 第十六部 袭人进谏王夫人 第十七部 宝玉送帕 第十八部 薛蟠受冤 第十九部 黛玉·莺哥 第二十部 薛蟠认错 第二一部 莲叶羹·梅花络 第二二部 祖母·孙子 第二三部 玉钏·赵姨·袭人 第二四部 绣鸳鸯·惊梦 第二五部 宝玉论“死” 第二六部 龄官“骂”蔷·宝玉悟情 这是按照周汝昌先生全书每九回一个单元之结构论,其第四个单元的细部结 构。乍一看,是不是像中学语文老师的备课讲义?不要瞧不起这种“讲义”,它 确实管用,实用,顶用,对刚接触《红楼梦》的读者,对尚无红学修为的“沉默 的大多数”,它确实是精细的“导游图”。在山如君耐心而生动的“导游”下, 读者能实实在在地进入《红楼梦》的真境,鉴赏到曹雪芹的真艺术真思想,毫不 夸张地说,这种“导游”对曹雪芹,对《红楼梦》,都“功莫大焉”! 山如君还有另一把“刷子”:他对曹雪芹文心艺脉的许多独到的发现和体 会。这些发现和体会融化在他“逐句逐段”的评批讲解中。举两个例子。第三回 林黛玉进贾府,山如君分析了荣国府三处院落: 贾赦院“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那边指西院。贾政院“轩昂 壮丽,比贾母处不同”。三大院落各具特色:中院“轩昂壮丽”,西院“轩峻4 壮丽”,东院“小巧别致”。单论前两院,相同在“轩”“壮丽”,不同在一 “昂”一“峻”,而这两个字眼,很大程度上其实雷同,但绝不可对换。——石 头笔下的词句和概念,是多么严格,多么丝毫不差,多么精密恰切啊。 如此深入曹雪芹文心而“咬文嚼字”,真到了细入微茫毫发的地步。再如 他针对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时贾宝玉和众姐妹奉命作诗的情节,发现了“两个 ‘梦’三个‘香’是递进关系”,认为乃影射佚稿中史湘云是主角的伏线: 宝玉四首五律,有两个“梦”三个“香”。 两个“梦”。《有凤来仪》尾联:“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蘅芷清 芬》尾联:“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从语言关系上看,前者是因果复句, 后者是反问表肯定,两句(两首)间构成递进关系。 三个“香”。《有凤来仪》颔联:“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蘅芷清 芬》颈联:“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杏帘在望》(黛玉作)颈联:“一 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很明显,第一个“香”还有“妨碍”,第二个“香” 有所变化,有了“一缕”了,到黛玉笔下有了质的飞跃,——“十里稻花香”。 第十七回一见稻香村,连贾政都说:“……固然系人力穿凿。”接着引出了 贾宝玉少见的强烈批驳,——“天然”人性与“人力穿凿扭捏”势同水火,稻香 村象征着宫妃元春、寡妇李纨。问题已很明显了。可是到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 林黛玉代宝玉作《杏帘在望》咏稻香村,竟然一派吉庆,这是为何?深意何在? 秘密还在“香”,香谐音“湘”;湘云将来曾一度寡居,劫后余生,与宝玉重逢 并结合,狂风暴雨方显英雄本色。逆势飘红,只有林妹妹有这诗情。 李纨的七律显得反常。 第四回说:“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身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 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绣诵读而已。” 而此诗作选题竟是“文采风流”,而且华丽浪漫,尤其三四句:“绿裁歌扇 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绿、红代指芭蕉、海棠,蕉、棠又是黛玉、湘云的象征。 宝玉题“红香绿玉”,元春改成“怡红快绿”——删去了“香”与“玉”。 元春为“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后见宝玉的(实为黛玉作)《杏帘 在望》写得最好,遂又改为宝玉最先拟题的“稻香村”。 再看李纨的这两句:“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前句有“绿” 却无“玉”,后句则不但有“红”,而且更镶进“香”谐音词——“湘”,这实5 在有点太露骨了。 这么多人围绕“海棠”“红”“香”“湘”做文章,——贾政、宝玉、元 春、李纨、黛玉,事情应该很清楚了,史湘云是原著后半部的主角。 李纨的“诗情文心”都有意无意地“促成”宝湘结合,则李纨的思想精神到 底如何,让人掩卷长思。雪芹笔下的千红万艳之“真”,“两赋之人”精神之丰 富,当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探索。 这样的“别有会心”确实见仁见智,但很显然,山如君是周汝昌先生的“铁 杆粉丝”,他的评批解说中,周汝昌的红学体系可以说是“融化在血液中”的, 真是“一笔难写两个周字”。他不仅仅是祖述照搬周老的成果,还有所发明和 发展,特别以他“中学老师”的“讲义”风格,把艺术鉴赏、文史考证、词语注 释、探佚索隐等都融为一体,不但是传授知识,更注意启发独立思考,果然一派 周氏红学的流风余韵。 我曾一再标举“人间红学”,认为不能轻视“草根”,其中浑金璞玉卧虎藏 龙,山如君的批讲红楼又提供了一个佐证。山寨欣看红学热,人间自有玉通灵。 “草根”和“山寨”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山如君这第一册批讲本自费出 版,耗费了不少银两积蓄。仅此一点“痴心”,也让人感动不已几乎要潸然泪 下。祝愿山如君的后续批讲本能顺利问世。 2010年9月1日于大连佚人小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