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菌丝徒长
释义

菌丝徒长

菌丝徒长拉丁语学名:overgrowthofhyphae) 食药用菌生产术语,指菌丝在培养基物中营养生长过于旺盛,以致影响子实体的形成,是食药用菌生产种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俗称“冒菌丝”。

病因与防治

病害症状:

有些食用菌,如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等常出现菌丝徒长现象,表现为菌丝持续生长,密集成团,结成菌块或组成白色菌皮,难以形成子实体。

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如出菇室高温,通风不良,CO2浓度过高等均不利于子实体分化,引起菌丝徒长;

二是营养因素: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菌丝进行大量营养生长,不能扭结出菇。

三是种性因素:制作菌种时如用的母种属气生型菌丝,转管过程中又尽挑选些生长旺盛的气生菌丝,移接到腐熟过度,含水重达60%以上的培养料上,培养温度偏高(22℃以上)时,菌丝体就往往密布与瓶口上部,甚至结成块状。用了这种菌种就容易发生冒菌丝现象。

防治方法:

培养料不应过熟、过湿;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加强菇棚通风,降低CO2浓度,适当降温降湿,以抑制菌丝生长,促进子实体形成;选择适宜配方,并及时划破或挑去菌皮,多喷水并加大通风以促进原基形成。培养基配比要合理,防止氮营养过剩。优化制种、选种。

不同品种防治措施

双孢磨菇菌丝徒长的防治

蘑菇床面菌丝冒出土层,形成浓密的菌丝丛,俗称“冒菌丝”。菌丝长生过旺,冒出土层,密集成片,形成一种细密的、不透水的菌丝体。严重时可在床面密结成块,称为“菌被”,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此症状是由于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播种期偏早,播种后温度较长时间处于20-25度造成的。 防治方法:使用的原种、栽培种不能有结菌皮的现象。出菇菌丝徒长后,菇蕾未形成时,可用刀耙破“菌皮”。

草菇栽培中菌丝徒长的防治

在发菌阶段,料面形成大量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为菌丝徒长现象。菌丝徒长后,不能及时转入生殖生长,现蕾推迟,成菇少,产量低。多见于通气不良的情况,料床内温度高、湿度大、二氧化碳浓度高,刺激了菌丝徒长。

预防方法:料面覆盖塑料膜,一般2~3d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白天应定期揭膜,以适当通气和降温、降湿,促使草菇菌丝往料内生长。

袋栽香菇菌丝徒长的防治

袋栽香菇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香菇“菌丝徒长”现象。

1.菌丝徒长的危害。①消耗浪费养分。②菌皮层层加厚,使菌丝体正常的呼吸受到抑制,坚韧的菌皮还会妨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2.发生原因。①香菇房的设置不妥,如窗户太少,室内光线太暗。②培养料含水量高或空气湿度大。③通气太少,特别是当菌丝开始浓白要加大通气量时却缺少通气。④掀动薄膜太轻,或掀动薄膜时间太短,或配料中加入玉米粉之类的营养物太多等。

3.防治妙招。出菇期间,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子实体生长的环境条件。当香菇的菌丝浓白、已达2厘米仍不倒伏,并出现参差不齐的菌丝时,掀开薄膜通气一至数天,直至栽培袋及四周不粘手时再盖上。第二天不必掀动,让料面水汽迫使菌丝倒伏而转色。仍不倒伏时,可再掀开薄膜,打开门和窗,待料面干燥后,用排笔刷一下,惊扰表面菌丝,迫使倒伏转色。或者晾干后用5%石灰澄清水喷一遍,晾一晾,盖好薄膜,即可倒伏转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4:21